董建川笑道:“我平时就喜欢收藏一些古董和珠宝翡翠,走,带你去看看我的藏宝室。”
新华辉的核心人物是董建川的大哥,不过董建川的股份并不比他哥哥少多少。
自从公司上市后,董建川就逐渐淡出公司,基本不管具体事情了,平时主要是自己做点投资。
董建川的藏宝室在别墅的三层,隔成四个区域,瓷器、字画、青铜器、珠宝玉器一个种类一间,一件古董一个盒子装好放在架子上,简直是一个小型博物馆了。
董建川的藏宝以瓷器居多,收藏了差不多上百件,碗、杯、盘、壶、罐、盆、瓶、尊等种类丰富。
青铜器二十多尊,字画三十多幅,还有不少的珠宝玉石和翡翠。
董建川打开一个盒子,说道:“我最爱的是瓷器和翡翠,而又以瓷器收藏最多,全是精品。”
从盒内拿出一个碗来:“我的瓷器基本都是官窑精品,这是一件清雍正粉彩碗。”
“粉彩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我这个叫福寿碗,绘有八桃五蝠,红蝠翩飞,寓意洪福齐天;蝠桃结合,取意福寿双全。雍正官窑粉彩碗存世稀少,只要一出现,准被疯狂争抢。”
王景行问道:“很贵吗?”
董建川笑道:“我这是五年前入手的,当时就花了380万,现在出手,至少要翻一到两倍。”
王景行吓一跳,再想想董建川的入手的高档翡翠,好像也是十年翻十几倍的节奏。
不由感叹道:“董哥您这投资回报率很高啊。”
董建川哈哈大笑,说道:“乱世黄金,盛世收藏嘛,不过必须是精品升值空间才大。”
“而且现在赝品极多,风险也不小,我除了经常和那群人老成精的老爷子们混在一起,主要还是通过拍卖行入手,虽然价格高一点,但是藏品相对有保障。”
王景行点头称是。
董建川说道:“瓷器方面我算是半个专家,但赌石你是我见过最厉害的一位,走,带你去看看我收藏的翡翠料子。”
董建川收藏了不少翡翠明料、半赌料和翡翠饰品,其中就有上次在听玉阁买的翡翠手镯和无事牌。
明料有5块,其中两块居然是拳头大小的玻璃种翡翠,还有一块冰种帝王绿、一块高冰种春带彩和一块非常罕见的福禄寿三色翡翠,绿、红、紫三种颜色齐聚一块翡翠。
王景行连连称赞,说道:“这几块明料价值超过5个亿了,董哥真是大手笔。”
董建川说道:“这些翡翠是我这些年入手的精品,可惜没有遇到过玻璃种帝王绿。不过要说翡翠,我水平还真是比不过你,赶紧帮我看看这些半赌料。”
玻璃种帝王绿都快绝迹了,王景行的透视眼这些时间看的毛料何止几万块,还不是没遇到过。
看了看旁边摆着的20多块半赌料,有开窗的,也有对半切开的,全是冰种或者高冰种的高档翡翠。
王景行抱起一块窗口玉肉呈冰种阳绿开窗料,说道:“这块毛料可以解开,慢慢擦,不要直接切。”
王景行选的这块毛料皮很薄,里面全是完美无裂的玉肉,而且一大半是高冰种阳绿雪花翡翠,大涨。
又挑出6块会切跨的半赌料,说道:“这几块就不要切了,有机会就出手。”
董建川自然是大喜,急忙把王景行挑出的翡翠单独放好。
第66章 初入古玩圈
第二天一早,驾驶员开着迈巴赫送董建川和王景行到金陵著名的古玩市场夫子庙。
车子停在一处古香古色的店铺门口,王景行下车一看,是一家叫“清雅斋”的古玩店。
董建川带着王景行走进店铺,一位穿着旗袍,肌肤雪白的年轻美女迎了上来,笑道:“董总来啦,请上二楼。”
显然董建川是这里的常客。
“他们都到了吗?”董建川边走边问。
“赵总他们都到了,在楼上泡茶呢。”美女边回答边在前面带路,转身的时候冲王景行微微点头示意。
上到二楼,王景行见七八个人围着一张黑檀实木大板在泡茶聊天,年龄基本在五六十岁以上。
见董建川上来,都笑着打招呼。
董建川说道:“你们可真早,没想到我最后一个到。”
坐中间泡茶的头发花白老人笑道:“我们老头子睡眠少,自然起得早,比不得你们年轻人。”
董建川笑笑,说道:“钱老你别笑话我了,说到年轻,我给大家介绍一位真正年轻的小伙子,我小兄弟王景行,大家别小看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是我见过的最厉害的赌石高手。”
见董建川如此介绍,众人微微诧异。
都知道董建川眼界甚高,能入他眼的人可不多,如此推崇一个年轻人,倒是第一次。
王景行急忙上去说道:“各位前辈好,末学后进,董大哥过誉了。”
众人见王景行仪表堂堂,又谦逊有礼,倒是都很客气。
董建川将在座各位一一给王景行介绍。
在座七人,居然有五位是大学教授,其中还有一位是金陵博物院的前院长陈德章陈老。
另外两位一个是地产大亨赵仕海,一位是风险投资大佬李邦柱。
这家清雅斋就是金陵大学教授钱文默钱老退休后开的古玩店。
才一坐下,董建川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开贝版袁大头,将锦盒推到赵仕海面前,得意洋洋地说道:“老赵,你看看我这枚袁大头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