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建川说一处,王景行记一处,并且用透视眼逐一验证,不懂就问,领悟极快,受益匪浅。
通过观察,王景行发现每个朝代瓷器胎体的厚薄程度都不尽相同,如明代的大件藏品和清代康熙早期瓷器的胎体相对较厚,明代成化、清代雍正等年间的胎体则相对较薄。
明清官窑瓷器由于制作程序非常规范,胎土经过人工反复淘洗,因而胎质特别干净,透视进去既有粉状,又有细颗粒状,特征很明显,而且人工制泥制坯烧出来的瓷器胎密度适宜,既不会过密也不会有疏松的感觉。
不同年代瓷器的死亡气泡数量和颜色上也明显不同,气泡在死亡过程中大体是由浅色变深色。
宋代瓷器气泡死亡较多,基本都超过气泡数量的一半以上,而且多数为黑色,少数为褐色和黄色。
明代的瓷器比宋瓷死亡气泡相对较少,但不同时期的气泡情况差别较大,永乐、宣德瓷器由于施釉较厚,有较强的气泡保护能力,死亡气泡多为褐色。
清代早中期瓷器气泡死后多为黄色或者微黄色;民国以后的瓷器基本上无死亡气泡。
不同朝代的瓷器也有不同的气泡特征,比如永乐瓷的气泡数量虽然较少,但大、中、小气泡混杂。
宣德瓷却是大、中、小气泡各自形成不同的气泡群。
说到气泡,董建川还介绍,宋瓷官、哥、定、钧四窑瓷器的气泡的特点是“聚沫攒珠”,汝瓷的气泡是“寥若晨星”,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特征。
可惜这些瓷器董建川家都没有,没办法见到实物。
当然,还可以通过器物的造型、底足的露胎、瓷釉的差异和款识的特征来鉴定瓷器的年代和真伪,但这涉及的知识和实践积累不是短时间能掌握的。
吃过晚饭再进瓷器室的时候,王景行通过下午梳理的各朝代瓷器胎质和死亡气泡的特征,已经能大体判断瓷器的年代,各朝代瓷器的特征也记得七七八八了。
第92章 有效
第二天一早,王景行还在睡觉,突然接到章雪晴的电话。
“我爷爷有好转了!”章雪晴非常激动。
“哦,是吗?”王景行也挺意外,昨天一直没动静,还以为不会那么快有效。
“是的,今天一早我爷爷自己能起床,身体改善了很多,非常神奇。”章雪晴说道。
“那很好,恭喜章老。”王景行也很开心。
“谢谢你,我爷爷要和你说话。”
“景行,谢谢你啊,我好多了。”手机里传来章闿之的声音。
“看来药真有效啊,章老我待会过去看你。”王景行本就计划上午过去的。
“好,好,过来吧。”章闿之显然心情很好。
王景行起床把这事告诉董建川,董建川也大感意外,吃完早餐就约上钱文默一起去章闿之家。
章闿之亲自在门口等王景行,激动地握着王景行的手说道:“医生曾经说我大概率往后只能坐轮椅上了,没想到你的药这么有效,小王,你可是救了老头子一条命啊。”
王景行笑道:“也是凑巧。”
董建川也应和道:“章老您这是吉人自有天相啊。”
章闿之说道:“要真有吉人,那也是小王,送了我灵丹妙药,哈哈,快进屋,快进屋。”
进了门,王景行才发现章闿之家里多了俩人,章闿之介绍到:“这是我儿子和儿媳妇,一早就过来了。”
坐下聊天,王景行才知道,董建川之前说的一门四教授还真不是吹牛。
章老的儿子章慎行是金陵理工大学计算机教授,已经是博士生导师,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面的专家。
儿媳妇郑晓蕾是金陵医科大学的教授,也是国内有名的外科医生。
郑晓蕾作为医生,最清楚章闿之这种情况别说康复,能不恶化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没想到真的一夜之间就好转不少,非常不可思议。
听到消息早饭没吃就赶了过来,结果见是小年轻送的民间秘药给治好的,很是好奇,问道:“小王,真是太感谢你了,我很好奇你这是什么特效药?”
王景行解释道:“不是什么特效药,我老家地处武夷山脉,毒蛇很常见,民间流传下不少治疗蛇毒的秘方。”
“去年我爸被毒蛇咬伤,也是用草药治好的。刚好还有剩一些,就大胆让章老试一试,没想到还真有效果。”
说完问章闿之:“章老,您感觉怎么样?”
章闿之回答:“昨天药吃下去也没其他反应,一觉睡到天亮,醒了之后就发现大腿有知觉了,勉强能站起来,虽然目前还要坐轮椅,但大腿已经慢慢听指挥了,实在是神奇。”
董建川笑道:“那以后章老可以常出来帮我们掌眼了。”
王景行顺着董建川的话问道:“章老,钱老,我最近对古玩特别感兴趣,请教一下,要从哪里开始学习?”
钱文默很好奇:“小王,你不是做翡翠生意的吗?怎么突然想入古玩行?”
王景行说道:“生意上主要是其他合伙人在负责,我近来比较有空,接触了一些古玩,觉得挺有意思的,技多不压身嘛。”
钱文默笑道:“古玩行有句老话:三年入行,五年懂行,十年成王。不过这句话可能不适合你。”
“你是我见过最厉害的年轻人,上次在这发现的画中画就不说了。”
“老章你不知道,那天下午他和小董去逛街,居然就在我店铺附近的地摊上,花800块捡漏了一件7501瓷,而且是保存完美的9寸大的和合器。”
章闿之第一次听说,很意外地问道:“哦?7501瓷可是非常珍贵的。”
董建川便把王景行捡漏的过程说了一遍,感叹道:“你说着这小子厉害吧,可是根本就是个外行,连瓷器的基本知识都懂不多,可要说不厉害吧,那眼神不是一般的毒,真是个妖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