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从透视开始暴富 >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8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84节(2 / 2)

画的右上角还有鉴藏朱文印“乐寿堂读书记”“八征耄念之宝”和“嘉庆御览之宝”。

居然是清朝宫廷画师郎世宁的画,而且还是被乾隆和嘉庆收藏的。

郎世宁是意大利油画师,来华传教后成为,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画师,画法中西合璧,尤其擅以画马闻名。

郎世宁的画熔中西画法为一炉,具有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和情调,非常有特色,而且有拍卖记录的价格都很高,《乾隆大阅图》2011年就拍出了2.42亿的天价。

牧马图虽然不能与《乾隆大阅图》比,但这幅画上拍的话,至少这间店铺都没这幅画值钱。

第一幅画就让王景行惊喜万分。

再把其他五个锦盒打开。

一幅范宽的《秋山图》,一幅沈周的《秋溪钓隐图》,一幅唐伯虎的《美女抚琴图》,一幅董其昌的《关山雪景图》,一幅石涛的《奇山飞瀑图》。

居然全是名家画作,而且横跨宋、明、清三代。

王景行虽然已经是亿万富豪,猛然间见到这么多价值连城的古画,也是激动不已。

王景行深吸一口气,把六幅画放好。

取出夹层里的漆木盒。

第一个木盒是王景行早就留意的那对高足杯。

撇口,深弧腹,腹部斜收,下承以喇叭状高足,杯身画有双龙,描金,杯底内壁用青花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透视进去,从气泡和开片情况看,确实不是新仿的。

清康熙五彩龙纹高足杯,难得的是一对。

收好,打开第二个盒子。

是一方砚台,砚作象耳大瓶形,瓶身为砚堂,瓶口为砚池,瓶颈饰有仿古夔龙纹。砚石素净无瑕,泛蓝一片。

背面左下角刻印“卢陵杨士奇”五字。

居然是明代名臣杨士奇的砚台。

王景行对砚台研究不多,但也收藏了米芾的极品紫金石砚。

虽然不清楚这是什么砚,但温润如玉的石质不比那方紫金石砚差多少。

显然也是一方极品砚台。

无暇多想,王景行打开第三个木盒。

里面整整齐齐摆着一盒12方金灿灿的鎏金墨锭。

王景行取出其中一方,长方体通体鎏金,两面浮雕牡丹花,一面正上方阳文楷书墨名廖天一,左下角钤陈大约印。

侧面阳文楷书程君房制,另一侧落万历甲午年。

足足12方明代宫廷鎏金御墨。

王景行小心放好,打开最后一个木盒。

木盒里装的是一件桃形笔洗,器型典美雅致,巧妙地模仿了桃子的形状,线条流畅自然。通体施天青釉,洗壁较厚。

笔洗内部釉面光洁,色泽莹润,釉如凝脂。

翻到底面,“奉华”二字映入眼帘。

王景行大吃一惊,这居然是宋奉华款汝瓷。

“纵有家财万贯,不及汝瓷一片”。

汝窑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堪称宋代瓷器的巅峰之作,一直以来只得宫廷专用,被皇帝视为镇宫之宝。

而且汝窑烧制时间前后只有短短20多年,便随着北宋一起灭亡,后世再无法复原。

文物界一直盛传有明确记载的汝窑存世只有67件半,而且有些专家放言,民间无汝瓷,有亦为假。

67件半这个数字虽然有争议,但加上民间收藏,汝窑不过百是被大部分人认可的。

而奉华款的汝瓷则更加珍贵。奉华二字取自宋刘贵妃宫殿之名,为宫廷御用瓷器。已知存世的奉华款汝瓷仅两件。

见到如此珍贵的瓷器,惊喜之余,王景行也是非常慎重,凝心聚神,用透视仔细观察。

胎质细腻,釉色独特,莹润如玉,釉色介乎绿色和蓝色之间,含蓄静穆,清幽淡雅。

釉色之下,气泡稀朗,灿若星辰。

青釉之上,白色裂纹清晰可见,以斜线纹为主,副线为白色短线,形如蝉翼,纹路充满立体感和层次感,用手抚摸却是光滑如玉。

底部三个支钉痕,小而稍扁,一头有尖,酷似芝麻粒。

瓷器气泡是无法作假的,通过气泡断代的窍门非常有用。

王景行透视以来专攻瓷器,各个朝代瓷器的气泡已经了如指掌。

仅凭气泡,王景行就基本可以断定这是宋代的瓷器。

再加上那雨后云破天青的釉色,这件保存完好的汝窑笔洗没得跑了。

郑胖子的神仙表舅真不是一般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