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从透视开始暴富 >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12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124节(1 / 2)

不看画,而是先看装裱和纸。

然后看印章和题跋。

最后才是看画。

王景行发现杨子安无论是鉴定渡海观音像还是石涛的画。

都喜欢用放大镜逐寸逐寸地看。

一丝不苟,非常严谨。

“纸张、装裱、印章和题跋都没问题。”杨子安放下放大镜,说道:

“石涛自称苦瓜和尚,“清初四僧”之一,是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世间的艰辛,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

“这幅《奇山飞瀑图》构图新奇,场面宏阔,恣肆奔放,由近及远,依次有坡石拱桥,屋舍凉亭,最远处高山峻岭,飞瀑横空。”

“笔墨爽利峻迈,兼顾浓淡,酣畅淋漓,是石涛的真作无疑。”

石涛对扬州画派和近代中国画影响很大,这幅画又是石涛难得的精品大作。

章闿之也很眼馋,拿着放大镜细细观看。

王景行说道:“章老,我对字画不太擅长,这方面您是专家,也教教我。”

章闿之边看画边说:“研究书画史,明末清初绕不开四王四僧。”

“北方四王画风恬淡平和,追求笔墨情趣的高逸脱俗。”

“南方四僧为明朝遗民,石涛、朱耷更是明宗室后裔,生活坎坷多折,心怀浓烈的家国情怀。所以画风极具个性,大多借画抒发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

“石涛特别善用墨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用湿笔,笔墨变化多端。”

“你看,这幅画的树叶,有的用白描双钩夹叶,有的一笔写过,很有灵性。”

王景行鉴定瓷器主要靠透视,观察胚胎和气泡,基本能够判断年代。

但对画家的风格、画画的技巧没有深入研究。

鉴定字画只能看纸张。

通过强紫外线照射做旧的纸张,只能让纸张表层老化,透视到纸芯,还是能看出不一样的地方。

所以,章闿之和杨子安的讲解对王景行还是很有帮助的。

第178章 镇店之宝

王景行问道:“杨叔,《奇山飞瀑图》现在市场价大概多少?”

章闿之:“四王四僧的画,算是清代书画的最高峰,小尺幅的价格大都要过千万。”

“但具体到每一幅画,情况又不太一样,这幅石涛的画,具体行情还要再调查一下,但我估计至少也要6000万以上。”

王景行想起徐渭的水墨葡萄图,尺幅比这小,估价也是5000万以上。

但那可是明画。

问道:“石涛的画这么贵?”

杨子安:“物以稀为贵,古画之所以特别珍贵,除了艺术价值以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画很容易损坏,能传承几百年保存下来很不容易。”

王景行看到旁边站着的蔡韵韵,问道:“韵姐你开过画廊,对画的市场行情应该比较清楚。”

蔡韵韵说道:“前几年石涛的第一巨作《山麓听泉图》拍卖落槌价是1.05亿,加上佣金成交价超过1.2亿。”

“不过《山麓听泉图》是石涛最大的一幅画,超过14平尺,所以价格会特别高。”

王景行:“《奇山飞瀑图》虽然没有《山麓听泉图》大,但也不得了,有12平尺。”

杨子安说道:“石涛很有名的一句画论叫搜尽奇峰打草稿,其实相比《山麓听泉图》,《奇山飞瀑图》还更具代表性。”

蔡韵韵:“石涛的画这几年涨得比较凶,上拍的话溢价多少不好说,参考《山麓听泉图》,我估计至少8000万,破亿可能性也不小。”

王景行想起家里藏着的几幅画,其中甚至还有宋朝范宽的作品,那肯定更是天价了。

更加觉得这个店铺买得值。

收起《奇山飞瀑图》,王景行拿出建盏:“前段时间得到一件镇店之宝,给大家欣赏欣赏。”

供御款银毫建盏虽然在王景行得到的建盏中只能算普通的,但其珍贵程度,还真可以作为古玩店的镇店之宝。

杨子安拿起建盏,看到底部“供御”两字,脸色微微一变:“供御款北宋银毫盏?”

也难怪杨子安吃惊。

品相如此完好的宋代兔毫盏本就非常珍贵。

而兔毫盏中银色系斑纹最为珍贵,一只没有款式的银色兔毫盏已经是建盏中的珍品。

“供御”款专供皇室,是建盏中最顶级的品种。

贡品款价值高于其余款识,罕见款价值高于常见款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