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郑国彪有个优势,就是已经找好买家了。
最多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交易,根本不用担心资金成本的压力。
如果是其他古玩,郑国彪还不敢这么大胆去赌。
但元青花太经典,仿不出元青花已经是一种共识了。
元青花之所以能够成为青花瓷中的绝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所用的颜料——进口的钴料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早在宣德后期就已经绝迹,使得后世想要仿制元青花几乎不可能。
而元青花的瓷胎,则是采用了来自元代景德镇周边一座名为麻仓山的特产麻仓土。
经过烧制后的麻仓土瓷器,晶莹剔透,温润如玉,触感温和滑嫩,与现今瓷土烧制出的瓷器质感有着天壤之别。
在元代时期,麻仓土就因其珍贵而备受重视,被列为皇家贡土,并受到严格的管控。
如今,要找到真正的麻仓土根本就不可能。
此外,元青花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且难以复制,尤其是其独特的凝聚斑和晕、散、流现象,更是现代技术所无法完全模拟的。
因此,郑国彪坚信不会有假的元青花能够逃过专家的法眼。
以往遇到这种过亿的生意,郑国彪一般都会找几个人合股。
大家按比例出钱,古董卖了之后按比例分钱。
一是分摊风险,二是缓解资金压力。
毕竟动辄过亿的资金,拿出来压力还是不小的。
但这次郑国彪通过设局郑光明,赚了几千万。
手上现金不少。
而且在买家确定的情况下,他根本不考虑找人合股。
那不是白白分钱给别人嘛。
接下去几天,郑国彪几乎每天和刘世杰打电话。
刘世杰对这件元青花大罐表现出非常高的热情,东西还没看到,就说如果真如郑国彪所说,保证出价不低于5个亿。
而且还愿意派人过来先交定金。
但郑国彪连东西都没见到,不敢贸然答应。
在参加竞标前,郑国彪选了一批珍藏的贵重古玩拿去质押,市价约3个亿,
质押借款1.6个亿。
本来按规矩是打五折的。
但郑国彪以前经常做这种事情,不仅人熟,这些古董也经过多次抵押,便多估值了1000万。
这样,加上郑国彪自己的现金,凑够3个亿。
这已经是市场价了,足够拍下青花大罐。
第227章 特殊的拍卖模式
热切期盼好几天后,郑国彪带着聘请的陶瓷鉴定专家韩千里,怀揣着略微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一起走进了圣和府酒店666房间。
圣和府酒店,这座与总统府仅有一墙之隔的六层建筑,不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更以其奢华与尊贵闻名遐迩。
666套房作为金陵城顶级的总统套房之一,拥有415平米的宽敞空间,其内部的装饰与设施无一不透露出奢华与精致,平时的价格就高达每晚5万元。
而且圣和府酒店与六朝博物馆竟然在同一栋建筑内,只是各自拥有独立的大门。
这样的设计,不仅巧妙地利用了空间,更使得酒店与博物馆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联系。
赵施铖将竞标地点选在这里,无疑是在向众人展示他的品味与实力,同时也为这场竞标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尊贵的气息。
郑国彪与韩千里步入666房间后,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大厅中央摆放着一张大长桌,桌上铺着洁白的桌布。
长桌的中央,那件传说中的老子出函谷关元青花大罐赫然在目,它静静地立在那里,釉色温润如玉,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郑国彪的目光瞬间被那件青花大罐牢牢吸引,他的心跳不禁加速,眼神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热切与期待。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将这件绝世珍宝收入囊中的那一刻,想着一转手马上就是数亿的利润,不禁心潮澎湃。
然而,桌子外围,有一圈醒目的警戒线,阻止了他进一步观察的脚步。
这让他不禁有些懊恼,却也更加坚定了要拿下这件青花大罐的决心。
房间里已经来了不少人,他们或站或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其中有几个还是郑国彪认识的,他们不是古玩界的行家,就是金陵有名的商人,无一例外都拥有雄厚的财力和广泛的资源。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鉴定师傅,显然都是冲着这件青花大罐而来的。
这次竞标虽然人不多,但显然竞争异常激烈,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