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从透视开始暴富 >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20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207节(2 / 2)

“走吧,到家里说。”

走进客厅,坐下。

王景行刚要泡茶。

王志国摆摆手,下意识看了一眼王成刚夫妇:“景行,我不喝茶,就是有个事情想单独和你说一下,你有空吗?”

“行吧,那你们聊,我喝醉了,先去睡觉。”王成刚本就喝醉了,听王志国这么说,也就不陪他了,和李慧珍直接上楼。

留下王景行和王志国在客厅泡茶。

王景行很好奇,王志国找他能有什么事:“志国叔,找我什么事情啊?”

王志国没回答,反而问道:“不好意思,景行,我听说你在金陵开了一个古玩店,专门买卖古董的,是有这么回事吗?”

王景行点点头:“对,我是在金陵开了个古玩店,怎么了?”

见王景行承认,王志国脸色一喜,从怀里掏出一个大银锭,递给王景行:

“能不能帮我看看这个银元宝是不是真的,值多少钱?”

第281章 不止一个

王景行一看,居然是一枚非常罕见的南明隆武银锭。

整体形状呈马蹄形,两端微微上翘,中间束腰,弧度自然流畅,造型规整且优美,具有典型的明代银锭风格。

锭面光滑,整体颜色呈现出自然的银灰色,表面略带一些因岁月流逝而形成的黑色氧化层。

在银锭的正面上方,錾刻有 “隆武” 两个大字,深度适中,清晰可辨。

在“隆武”二字下方,还錾刻有几个较小的文字,分别是“福州府铸”以及“伍拾两”字样,明确标注了银锭的铸造地和重量。

银锭底部呈现出不规则的蜂窝状气孔,大小不一,分布自然。

气孔内呈现出自然的氧化色泽,没有人为伪造的痕迹。

按照明代标准,重五十两的银锭,大约重 1850 克。

王景行很是意外:“不错啊,志国叔,没想到你家还有这种好东西,这是南明隆武帝时期铸造的五十两银锭,挺值钱的。”

王志国一听,激动问道:“那这个银锭值多少钱?”

王景行如实相告:“一般明清时期普通的五十两银锭,根据铸造地、保存品相、是否官铸等因素,市场价格大致在 10 万元到30 万元之间。”

“如果是特殊历史时期或有特殊标记的银锭,价格会更高。”

“我知道的一个明代永乐六年银作局五十两银锭,曾经拍出150多万的价格。”

“具体到你这个银锭,还是很有价值的。”

“因为南明隆武政权存在时间很短,大概就一两年时间,而且当时处于战乱动荡时期,能够铸造和留存下来的五十两银锭数量极为稀少。”

“所以,你这个银锭还是很珍贵的,如果拿出拍卖,我估计大概率能拍到30万以上。”

听王景行说一块银锭居然值30万,王志国都呆住了。

他自己之前算过,三斤多的银锭,按现在6块多一克算,也就一万多。

就算是古董,价格贵一点,想来也不会高过2万。

没想到居然值30万。

王志国压抑住巨大的惊喜,激动问道:“景行,我相信你,这银锭你收吗?”

王景行也不想占杨志国便宜:“可以啊,我就是开古玩店的,志国叔你要是想出手,我可以收,价格就按30万好了。”

“或者你可以去城里的古玩店问问,看看价格有没有出得更高的也可以。”

王志国哪里知道什么古玩店。

而且3万的价格远超心理预期了。

再说,他也相信王景行那么有钱,不会坑自己。

急忙说道:“不用不用,我相信你的,就30万。”

王景行说道:“你要是去古玩店,应该卖不到这个价格的,毕竟他们也要赚钱。”

“如果是拍卖,时间拖很久,而且你还要交佣金,到手的也未必有30万。”

“我30万拿,肯定也不会亏,但估计也赚不了太多。”

王志国连忙点头,反复说道:“这我懂,景行你都是大老板了,我相信你的。”

接着又问王景行:“其实,我不止这一个,家里还有3个一样的,你要不要都收了?”

王景行听了,吓一跳:“什么?你们家还有3个?是一样的银锭吗?”

“对,完全一样的。”

王景行好奇:“志国叔,我们虽然出了五服,但祖上是一家啊,可没听说过出了地主老财,你这么多银锭哪里来的?”

王志国搓搓手,稍微犹豫一下,说道:“告诉你也没关系,不过你千万要保密。”

“这4个银锭是我十月份在河边捡到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