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从透视开始暴富 >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22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222节(1 / 2)

正常应该三天足够,但为了保险起见,王景行多预留两天。

姑娘一听,这么大一个单子,马上给老板打电话。

王景行直接和老板谈。

因为有顾客预定到后天,可以从大后天开始包场。

民宿房间不多,整个民宿包下来一天按3万块算,五天的费用是15万。

再加10万元的押金。

王景行直接就把钱交了。

然后走出酒店,给肖听雨打电话:“肖姐,我在津门进了一批货要运到金陵,你派一辆公司的押运车过来,帮忙运一下呗。”

“这点小事,你直接通知王莹莹不就好了。”

王景行一想也是,这点小事没必要找肖听雨。

之前是肖听雨没说,他很自觉地不去插手公司的管理。

现在肖听雨既然说了,那这点小事以后就直接叫王莹莹这个总助。

“行,以后我直接和王莹莹说就好。”

挂掉电话,打电话叫王莹莹派一辆押运车,五天后到十国民宿。

然后把定位发过去。

王景行估计两天时间能把地下室的宝贝收拾好。

剩下一天时间,叫人把金刚板安装回去。

五天后过来,时间应该差不多。

安排好后,还有两天时间,王景行索性好好逛一下津门市。

作为古玩店的老板,王景行到津门,想到的自然是去古玩珠宝城。

津门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人类居住。

唐朝中叶成为南方物资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设直沽寨,是津门最早建置。

明建文二年,燕王朱棣率兵经海津镇渡河南下,称帝后赐名 “津门”,明永乐二年设津门卫。

1860 年津门被辟为通商口岸后,成为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后发展成为当时中国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贸中心。

津门的古玩市场繁荣且各具特色,其中沈阳道古玩市场是津门最早的古玩集市之一。

被誉为“先有沈阳道,后有潘家园”。

里面仅有古瓷、家具、钟表,还有各种工艺品。

不过,整个市场上人不太多。

比金陵的古玩街,冷清了不少。

王景行一路逛过去,也没看到什么好东西。

一直到逛进一家叫“瑞宝斋”古玩店。

一股混合着檀木香气与岁月尘埃的味道扑面而来。

店内光线柔和,木质货架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一些杂项古玩。

这种小古玩店,好东西一般都是藏起来,不会摆出来给王景行这种游客看。

但王景行还是被架子上一个中药箱吸引住了。

他缓缓走近,轻轻拂去箱盖上的薄尘。

这时,店老板踱步而出:“帅哥眼光不错啊,这可是件有故事的物件。”

王景行问:“老板,您给讲讲这故事?”

老板娓娓道来:“这是一个中药箱,我从一位老中医后人手里收来的。”

“据说那老中医家世代行医,这箱子跟着他家走南闯北,救过不少人。”

王景行对中药柜并不陌生,我国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中药柜作为盛放中药材的器具,也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相传三国时期,神医华佗医术精湛且为人亲和,曾为一位腿伤的老木匠免费诊治。

老木匠感恩图报,见华佗家中中药材杂乱地装在大小袋子里,便精心打造了一个分有几百个小抽屉格子的大柜子。

华佗使用后大为满意,装药的柜子便由此而来。

中药柜也被称作中药橱、药柜子、药斗子。

除装药外,文人还常用其放置文玩、信札。

眼前这个药柜不大,高大概60厘米面,长约50厘米,厚度在30厘米左右。

木材选用的是香樟木,以榫卯拼接技法组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