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宿见老板老陈又在茶室泡茶,便想从他那边打探一下。
王景行回房间拿了盒龙肉下来。
“老陈,试试我的茶叶。”
“哇,龙肉。”老陈接过一看:“我只听过牛肉、马肉,都是顶级的茶叶,龙肉还是第一次见。”
王景行笑笑:“牛栏坑肉桂和马头岩肉桂都是岩茶中的当家花旦,但我这龙肉,确实还要更胜一筹。”
老陈剪开一包龙肉:“干茶条索紧实,色泽乌褐油润,整体外观给人一种厚实、饱满的感觉。”
老陈轻轻将茶叶拨入白瓷盖碗,紧接着,提起滚烫的水壶,壶嘴微微倾斜,水柱似银练般精准地落入盖碗。
动作熟练,一看也是个老手。
沸水一触到茶叶,瞬间激起千层浪,肉桂那霸道的桂皮香裹挟着淡淡的果香,如潮水般汹涌地弥漫开来,瞬间霸占了整个茶室的空气。
老陈手腕轻转,水流沿着盖碗边缘环绕,让每一片茶叶都能被热水均匀地包裹、唤醒。
随后,他微微倾斜盖碗,一条金黄透亮的茶汤细线倾泻而出,落入一旁的公道杯中。
茶汤在公道杯里打着旋儿,宛如琥珀般晶莹,热气腾腾升腾,将肉桂的香气再度扬起。
只见老陈不紧不慢地将那橙黄明亮的茶汤注入摆在面前的两只茶杯之中。
递给王景行一杯,然后才端起另一杯,凑近鼻尖深深地嗅了一下。
紧接着啜了一口茶水。
一口下去,那浓郁的香气瞬间在口腔里弥漫开来。
随着喉咙的吞咽动作,顺滑如丝的茶汤顺着食道一路向下,带来一阵温暖和满足感。
“香气浓郁,入口醇厚甘爽,茶汤顺滑,回甘持久,饮后齿颊留香,韵味悠长,好茶果然名不虚传。”
王景行见状,不禁竖起了大拇指,笑着对老陈说道:“老陈啊,真没看出来,原来你还是个品茶的行家呢!”
老陈笑道:“王兄弟,我们这的茶,比不上你们那些声名远扬的好茶。”
王景行轻嗅茶香,微笑点头:“陈哥,茶这东西,一方水土养一方风味,各有妙处。”
老陈闻言,倒了杯自家茶递给王景行,又给自己斟上,轻抿一口,咂咂嘴:“你们岩茶讲究岩韵,我们这的茶,胜在一个鲜灵。”
“这茶树长在山坳间,雨水足、云雾多,喝起来有股清甜,没有杂味。”
王景行接过茶杯,端详茶汤,色泽浅黄透亮,入口果然清爽甘甜,舌尖还留着淡淡的回甘。
“这茶确实不错,口感干净纯粹,跟肉桂的醇厚浓烈截然不同。肉桂喝多了,偶尔来上这么一口鲜茶,也是浑身畅快。”
第357章 另一座寺庙
王景行放下茶杯,看似不经意地开口:“老陈,我这次到龙华寺玩,偶然听说李自成还曾经到过这边,是真的吗?”
老陈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王老弟,你搞错了,我们这儿的龙华寺和李自成没有什么关系。”
“你听说的应该是隔壁县的一个寺庙,和李自成倒是有点渊源。”
王景行眼睛一亮,身子不自觉地往前倾:“隔壁县的寺庙?快说说。”
老陈点点头,缓缓说道:“那座寺庙叫什么我也不知道,不过小时候有听老一辈人说,明末李自成的兵马路过的时候烧毁了一座寺庙。”
“后来到了清代,百姓们募捐又把它重建了起来,据说规模比咱们这儿的小太多了,香火也一直不旺,如今都破败得不成样子,和咱们这座龙华寺完全没法比。”
王景行心中一震,“莽山龙华寺古井”这几个字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
难道线索指的是那座破败的寺庙?
他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保持镇定:“陈哥,你知道那座寺庙具体在隔壁县什么地方吗?”
老陈摇摇头:“只知道是隔壁宜樟县,靠近山里,具体是哪里我也没去过。”
王景行心中已然有了决定,肯定是另外一座龙华寺。
两人又闲聊了一会儿,王景行便起身回房。
王景行上网查了一下,完全搜不到宜樟龙华寺的信息。
最后发现位于宜樟南部的宜六镇,位于大莽山区可能性最大。
第二天上午,便退房离开民宿,导航前往宜六镇。
王景行驾车一路颠簸,终于抵达了宜章县一六镇。
晌午时分,日头正烈,阳光毫无遮拦地洒在小镇的街巷上。
他的肚子早已咕咕叫了起来,便在镇中心找了家看上去还算整洁的饭店。
饭店不大,门口支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锅里煮着不知名的食材,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引得王景行径直走了进去。
店里零零散散坐着几个食客,老板娘是个热情的中年妇女,见王景行进来,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迎上前问道:“帅哥,想吃点啥?我们这儿可都是地道的本地菜。”
王景行扫视了一圈店内,墙上贴着几道特色菜的介绍,他指着其中一道问道:“老板娘,这个子姜血鸭看着挺不错,给我来一份,再随便炒个青菜,米饭来一碗。对了,那锅里煮的是什么,闻着可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