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其他题材 > 从透视开始暴富 >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27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从透视开始暴富 第275节(1 / 2)

王景行应道:“好的,陈老,太感谢您了!那我明天上午就过去。”

第二天上午,王景行接上章雪晴,一起到金陵博物院。

陈德章早已等候在那里,身旁还围着好几个人。

“景行,你来啦!”陈德章看到王景行,热情地迎了上去。

“陈老,让您久等了。”王景行连忙说道。

陈德章笑着摆摆手,转身介绍道:“这几位都是我们博物院的专家,文物鉴定、修复、研究方面的行家。”

王景行一一和专家们打招呼。

众人来到一间宽敞的工作室,室内摆放着各种专业的仪器设备。

王景行轻轻将文件夹放在桌上,打开,取出那张《贞观新集备急单方》。

专家们立刻围了过来,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专注。

一位头发花白老专家,轻轻拿起纸张,对着灯光仔细观察。

他的眼神极为专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

随后,他将纸张放在一个类似显微镜的仪器下,仔细查看纸张的纤维结构和印刷痕迹。

另一位年轻一些的专家,拿出一个小型的检测设备,在纸张上轻轻移动,检测纸张的化学成分。

陈德章站在一旁,看着专家们忙碌的身影,对王景行说道:“你的这件宝贝把整个博物院都惊动了,调动了最权威的专家和最先进的的设备进行鉴定。”

王景行微微点头,他知道自己这张《贞观新集备急单方》不会是假的。

过了许久,老专家直起身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经过初步鉴定,这确实是唐代贞观年间的印刷品。从纸张的纤维结构、化学成分,到印刷的雕版痕迹,再到文字的风格,都与唐代的特征高度吻合。”

其他专家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接下来,众人开始商量捐赠的具体事宜。

博物院的现任院长亲自出来:“您的这份捐赠对于我们博物院来说意义非凡。我们一定会妥善保管、深入研究这件文物。”

王景行看了眼章雪晴:“我们相信金陵博物院的专业能力。希望它能在这里发挥更大的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

一位负责文物保管的专家说道:“我们会为这件文物建立专门的档案,记录它的来历、鉴定过程、研究成果等信息。在保管方面,我们有专业的恒温恒湿库房,确保文物不受环境因素的损害。”

院长说道:“王先生,您看什么时候举办捐赠仪式比较好?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文物,我们计划举办一场隆重的捐赠仪式,邀请媒体、学者等各界人士参加。”

王景行思考片刻后说道:“我觉得仪式还是简洁一些吧。我们捐赠不是为了出名,只是希望这件文物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研究。”

“但是你们可以举办研讨会、发布会,扩大这件文物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关注历史文化的传承。”

院长听了王景行的话,微微颔首表示理解:“王先生深明大义,您的想法很有意义。那我们就按照您的意思,简化捐赠仪式,把重点放在对文物的研究和宣传上。”

随后,众人开始商讨捐赠协议的细节。

协议中明确了文物的所有权转移、博物院对文物的保管责任、研究方向以及向公众展示的相关事宜。

王景行仔细阅读着每一项条款,经过一番细致的讨论和修改,捐赠协议终于拟定完成。

王景行和章雪晴认真地在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院长和博物院的代表也郑重地签字盖章。

这一刻,《贞观新集备急单方》正式成为金陵博物院的藏品。

第381章 荷里活街

《贞观新集备急单方》面世的消息,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社会各界激起层层涟漪。

最先报道此事的是本地媒体,他们用大篇幅介绍了这件文物的重大价值,以及捐献者的慷慨之举。

报道中提及,这一捐赠不仅填补了唐代早期印刷史和医学史研究的空白,更彰显了两人对文化传承的高度责任感。

文章一经发布,迅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在评论区留言点赞。

随着消息的扩散,一些知名的文化学者和专家也站出来发声。

由于王景行的交代,他和章雪晴的名字没有公开,省去了很多烦恼。

但在金陵古玩圈,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王景行也因此狠狠刷了一波好感。

圈子内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最近上了热搜的《贞观新集备急单方》是金石阁老板捐的。

认识不认识的都会过来看看。

店铺也更加热闹。

可苦了王景行,天天坐在店铺陪客喝茶。

这天正在陪李邦柱几个老熟人泡茶,刘世杰突然打电话过来:“兄弟,这几天有空吗?”

“刘哥,什么事?”

“有个老板要出一件郎窑红,我想请你帮我鉴定。”

王景行听了,微微一愣:“郎窑红,那可是好东西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