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采用航天级碳纤维材质的箱子,内置六组液压缓冲装置,能承受10米高空坠落冲击。
他将钧瓷碗放入防氧化的真空袋,再用eva海绵进行三层包裹,最后在箱内填充纳米级缓冲颗粒。
带着钱文墨开车朝着沪市疾驰而去。
钱文墨坐在副驾驶座上问:“这个李永健真是东望集团的李永健?”
王景行笑道:“是的,钱老,确实是他,我之前和他做过一笔生意。”
钱文墨比起大拇指:“厉害,这可是国内顶级的富豪。”
王景行问道:“那我们怎么报价?”
钱文墨略一思考:“按行情价报就好,你和李永健比较熟,你全权做主。”
三个半小时后,他们终于抵达沪市。
按照李永健提供的地址,来到了他位于浦东东郊华州君庭庄园。
这里每套庄园占地5亩,外围设有电子脉冲围栏和红外热成像监控系统。
庄园大门紧闭,王景行按响门铃,报出提前收到的六位数密码,安保系统立即识别车牌号,大门缓缓打开。
沿着300米长的银杏林荫道前行,两旁修剪整齐的黄杨绿篱呈现出几何对称美感。
车停在主宅前,李永健的管家早已在门口等候,带领他们穿过长廊走进客厅。
客厅面积足有300多平米,整面落地窗采用德国旭格三层中空玻璃,既能保证采光又隔绝外界噪音。
墙壁上挂着张大千的《泼彩荷花》真迹,下方的博古架上,明清瓷器错落摆放。
李永健看到王景行和钱文墨,笑着迎了上去:“小王,又见面了,一路辛苦!”
王景行连忙说道:“李总客气了,这位是金陵大学的钱文墨钱教授,也是我的引路人。”
李永健很谦和地和钱文墨打招呼:“钱教授你好,幸会。”
他转身介绍旁边俩人:“这是我的顾问于中平余教授,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这位是我公司的法律顾问。”
众人寒暄几句后,管家呈上明前狮峰龙井。
王景行小心翼翼地打开保险箱,将天蓝釉红斑钧瓷碗取出,放置在铺着宋代缂丝锦的托盘上。
李永健微微俯身,目光紧紧盯着钧瓷碗,眼神中透露出浓厚的兴趣。
他先用手指感受碗口的“芒口”特征,又用掌心测试器物重量——符合宋代钧瓷“薄胎厚釉”的工艺特点。
看了许久,他直起身子,把碗放茶几上,示意于中平鉴定。
于中平从鳄鱼皮工具箱里拿出100倍便携式显微镜、德国产强光手电筒,对瓷胎断面、釉层气泡分布进行细致观察。
十五分钟后,他用放大镜指着碗底某处:“看这个‘蚯蚓走泥纹’,自然流畅,符合北宋钧窑二次烧成特征。”
点头说道:“确实是开门的北宋钧瓷精品。”
李永健问道:“小王,我要了,多少钱?”
王景行心中一喜,他略作思考,说道:“李总,您也知道,宋代钧瓷存世不过200多件,向来备受追捧,”
“这件天蓝釉红斑碗更是精品中的精品。8800 万怎么样?”
这个报价比苏富比同类拍品溢价7%,但考虑到李永健买方15个点以上的佣金,王景行认为仍在合理区间。
还有600万左右的谈价空间。
李永健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8800 万,价格倒是不算离谱,行吧。”
然后指示手下按模板制定合同。
王景行心里微微愣了一下,价都不还的啊?
李永健的助理拿来合同,王景行和李永健仔细核对合同条款,确认无误后,双方签字盖章。
随后,李永健当场安排转账,没过多久,王景行的手机就收到到账提醒。
扣除7000万本金和钱文墨的分成,他一天净赚1080万。
钱文墨买瓷器的钱都还没转给王景行,这钧瓷碗就卖掉了,净赚720万。
第399章 柴窑
从沪市回到金陵,送钱文墨回家之后,到家已经是深夜。
王景行一觉睡到快十点。
起来之后,来到金石阁,独自一人在二楼,拿出从林世忠那买来的靛青瓷瓶。
从死亡气泡看,这件瓷器肯定是宋以前的。
靛青色应该不是它的本色。
在林世忠家不方便细看,但这件瓷瓶绝对不简单。
王景行迫不及待地再次运用透视异能,仔细观察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