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王景行这么看着自己,林文硕笑笑:“别看了,有请个师傅过来帮忙备菜,你来之前刚走的。”
王景行听了,恍然大悟:“我就说嘛,这才合理。”
东星斑、烤乳鸽、龙虾味道都不错。
最有特色的是菠萝咕噜肉,酸甜开胃,连不怎么吃肥肉的王景行都忍不住多吃了两块。
林文硕最得意的是腊味煲仔饭,这是他老家的特色:“大家一定要尝一下这个辣味煲仔饭,我亲手做的。”
揭开砂锅盖子时,腊味的油香混合着米饭的焦香扑面而来。
他用竹筷轻轻搅动,露出底部金黄的锅巴:“腊味选的是江门的李锦记腊肠和东莞的润肠,吃起来有股独特的酒香。”
“米饭用的是增城丝苗米,煮的时候滴几滴花生油,饭粒才会颗颗分明。”
“我特意让人快递过来的,肯定正宗。”
说着,他给每人盛了一碗。
王景行尝了一口,腊味的咸香渗透进米饭里,锅巴脆得恰到好处,确实有几分广式茶餐厅的水准。
李庚溪看着面前的焗烤龙虾,心里有些诧异。
她和林文硕见过几次,但交流不多,原本以为不过是个富二代,没想到竟能做出这般讲究的菜。
虾肉蘸着盘底的芝士酱送入口中,鲜甜中带着奶香,比她在米其林餐厅吃的还要细腻。
一旁的赵小麦正小心翼翼地咬着菠萝咕噜肉,眼睛突然亮起来:“庚溪,这肉外面好脆,里面的瘦肉一点都不柴!”
李庚溪挑眉,看着闺蜜不顾形象地多夹了两块,再看看林文硕在一旁殷勤地添菜,忽然觉得这个男人似乎不像表面那么简单。
第437章 听说过听玉阁吗
更令李庚溪觉得不简单的是,一顿饭吃下来,发现王景行和林文硕不仅关系亲密无间,俩人的地位似乎和李庚溪理解的不一样。
自从她知道王景行老家是农村的之后,潜意识就觉得应该是王景行在攀附林文硕,或者说是林文硕在关照舍友。
但从她看到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
王景行在林文硕家,从一进来泡茶,到后面吃饭,聊天,完全没有一点拘谨或者迎合林文硕的样子。
林文硕甚至给王景行舀汤。
而且似乎隐隐还觉得,林文硕很多事都会征求王景行的意见。
李庚溪可是知道林文硕不仅是靠爹的富二代,李庚溪可是知道他自己创业,而且绝对是亿万富翁。
光一个人独居的这套房子,就值几千万。
橙光视界的股份也值几千万。
而且他的大头还是在拍卖公司。
棠邑拍卖公司最近风头很火,实力雄厚。
这些都不是假的。
这个王景行凭什么在林文硕面前这么有底气?
吃完饭,李庚溪斜倚在林文硕家的真皮沙发上,涂着珊瑚色甲油的指尖轻轻叩击着茶几上的青瓷茶盏。
她有意将手腕上的冰种翡翠手镯往袖口推了推,让那抹翠绿在落地灯下更显通透:“王总在古玩街开店,应该见过不少老物件吧?”
“我前阵子在京城收了只宣德年间的青花缠枝莲纹罐,找专家看过,说是民窑精品。”
她当然不会买什么古董,是京城的一个堂叔买的,前些天去他家的时候,听他说过,还顺手拍了几张照片。
王景行正低头给紫砂壶续水,闻言抬眼:“宣德民窑青花确实有味道,不过近年仿品太多,光看器型和青料还不够。”
他将茶汤均匀分入茶海,动作行云流水,“比如底足的火石红痕迹,真品是自然氧化,仿品常做得过重。”
李庚溪嘴角微扬,从爱马仕铂金包里取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你看这只,老板说火石红很自然,我花了百来万呢。”
她特意将“百来万”三字咬得清晰,目光扫过王景行朴素的棉麻衫,心中暗忖:不过是个开小店的,能懂什么顶级藏品。
王景行接过手机细看,屏幕上的青花罐纹饰流畅,底足却有一处极细微的釉面气泡。
他指尖轻点屏幕:“这罐身的苏麻离青料用得不错,但气泡分布太均匀,像是现代气窑烧制。”
他抬头看向李庚溪,目光坦诚,“如果没看错,应该是景德镇新仿的‘官仿官’作品,工艺算精致,但收藏价值有限。”
赵小麦正端着果盘从厨房出来,闻言差点把盘子摔了:“庚溪,你该不会是在潘家园买的吧?”
李庚溪脸色微变,勉强笑道:“怎么可能。”
然后问王景行:“你在古玩街开的店叫什么名字呀?”
“金石阁。”
“金石阁?” 李庚溪放下茶杯:“听起来倒是挺气派的,不过我对金陵也算很熟悉,怎么从没听说过这家店?该不会是开在哪个小巷子里吧?”
她故意强调 “小巷子” 三个字,语气中满是对王景行所谓 “古玩店” 的轻视。
在她的认知里,真正有实力的古玩店无不在繁华地段,门面装潢考究,出入皆非富即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