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厂时髦亲妈[九零] > 大厂时髦亲妈[九零] 第6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大厂时髦亲妈[九零] 第67节(2 / 2)

影楼很赚钱,但也是经营了这么久去年才开始赚钱的。

都是出来社会这么久的人了,别人也不是没有判断力,楼大乔这个人到底怎么样,她这个人从来没有那么多七里八里的事,两个摄影师用店里的胶卷她也从不会过问太多,虽然他们也偶尔会用店里的胶卷拍点私人的东西......

算了以后别这样干吧,也不是出不起那点钱。

不过大家都挺开心的,王凤闷头一想,她一直都在前台,店里接的单子最多的就是她,看着单只有五块钱的提成,但她一个月至少能接到二十单呢,这样一算就是一百来块钱,相当于她一个月要多领一百块钱,她现在都想土拨鼠尖叫好吗?

两个摄影师也很高兴,以前阿华拿着最高的底薪,现在没了阿华,店里好像影响也不大,但楼大乔拿着他的那份工资给大家都加了工资,这样一算起来皆大欢喜,两人非但没有意见,还恨不得欢庆阿华的离开。

阿华的离开对店里的影响不大,但坐牢对他的影响肯定很大。

后来追回了一部分钱,阿华也判了六个月,等他出来,楼大乔这边肯定跟六个月之前不一样了。

楼大乔也因此在外面传出很狠的名声出来,但她底下的人做事更干净了。

这边的事情一处理完,楼小乔就跟汪京商量着房子的事。

“这栋房子我要住好多年的,工程质量尽量做好一点,如果换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你们能做吗?”

家里的地基刚刚挖好,这几天才把石头填进去,底下要浇灌好混凝土,凝固了以后才能往上面盖房。

地基很重要,在这上面是一点都没省钱,足足花去了一百多个工,十几车石头。

好在这会儿人工也不贵,挖地基用的小工一天也就十五块钱管两顿饭,楼小乔家里的伙食管的好,几乎每天都有一荤一素两个卤菜,剩下的才是张玉娇自己炒的家常菜,这年头熟食刚刚流行起来,卤菜能买来给做工的人吃,伙食算很体面的了。

当然,楼小乔不是什么大善人,她提供这样的伙食完全是为了方便,她家里没有多余的人,只有一个请来的张玉娇,但也不能把人当牲口使唤。

干这种苦力活的包饭,肉菜是必须有的,做肉菜又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卤肉才五块钱一斤,十来个人买上个一斤多凑一满盘子就很够看了,再花两三块钱买个凉菜,能省去好多事。

工地里的工人们也很满意!

虽然说每天做的都很重复,但在别家做事,哪有这么多外面买来的菜吃。

这个年代,大家还是更喜欢吃外头买来的东西。

楼小乔下午回到家的时候,工人们刚吃完午饭,难得见到这个家里的主人回来,众人纷纷打招呼。

“老板娘,今天刮什么风,这么早就回来了。”

张玉娇正在收拾厨房,中午煮的几个菜全都吃完了,洗完还要备晚上的菜,这个季节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昨天张玉娇说了一声,今天楼小乔从菜市场回来的时候就买了大麻袋的土豆,又买了些豆皮海带这种能放的菜,顶上当季蔬菜的缺口。

“小乔,你怎么这么早回了?”摩托车脚踏板上头放着的那一袋子土豆至少有五十斤,张玉娇赶紧跑过来接,一拎着就觉得沉,满满一麻袋,至少半个月家里就可以吃土豆,另外还有十来斤豆皮,这个搞点肥肉煎出油来,煮上一大锅也是一道好菜。

张玉娇笑的眼睛都眯起来,冲楼小乔说:“白天我再去村里收点鸡蛋,明天工人就少了,一顿饭给少一点肉,再炒个韭菜鸡蛋就齐活了,明天开始熟食能少买一点。”

这边现在有人骑着车沿街卖熟食,在家里就能买到,价格跟县城也差不多,胜在方便,楼小乔让张玉娇自己看着买,但她调整预算,也会跟楼小乔说上一声。

前头要挖地基,人自然多,后头都是简单的活儿了,工人也少了一大半。

楼小乔为她考虑,她也想着为楼小乔省钱。

“你这样安排就蛮好,工人们没什么意见吧?”

“哪能有什么意见呢,去谁家干活能吃咱们这么好,别人家可没有你这么大方。”张玉娇笑的眼睛都眯起来,她是跟着工人们吃饭的,工地上的伙食开的好,她自然也能跟着沾光,大家都说楼小乔是最大方的雇主。

每天楼小乔回来这会儿,也是张玉娇最开心的时候,只有这会儿才有人跟她能说上一会儿话,这段时间她忙的很,白天把小闺女送去外婆家,做完晚饭才接回来,但忙的很开心,时不时的跟楼小乔聊些村里的八卦,楼小乔好像挺喜欢听这些的。

“王耿家那个闺女,不是上京市读书去了吗,全家供的呢。”张玉娇说的这家楼小乔有印象,当家的是个很厉害的妇人,她之前收腊肉的时候还买过王耿家的腊肉和香肠,他家的香肠味道最好:

“那闺女厉害着呢,全家勒紧了裤腰带送的孩子读书,家里几个嫂子意见大的很,要不是王耿婆娘压着几个儿媳妇,早就闹分家了,以前说的好听,等小姑子赚了钱全家都沾光,可这段时间王涛家的孩子去京市找工作了吗,她回来说王耿家闺女拿着家里给的钱,偷偷的在京市买了房,那房子还欠着贷款呢,她反手就把房子租出去了,每个月要还几百块!”

王涛家离王耿家还连着亲,两家的女儿算是一起长大的,王涛的女人叫王慧茹,去京市自然找了堂姐。

谁知道堂姐不是很想搭理她,王慧茹也是个轴脾气,就去打听她堂姐王昕到底在京市过得怎么样。

起初她只是单纯以为堂姐混的不好,不想花冤枉钱招待她,谁知道一打听才知道,王昕同学说她一去京市就找了几份家教,挣钱比谁还拼,加上还有奖学金,起初辅导员还以为她家里很困难,要帮衬着家里头,大一还本着帮助困难同学的心态,给她发过一次一等奖学金。

就因为这个一等奖学金,同学们对她就印象深刻。

后来室友们无意中得知王昕家境不错,她还经常给家里哭穷要钱,同学们一个月生活费三百左右,王昕能夸大了往家里要到一千左右。

一千块,家庭条件特别好的才会要这么多。

大家私底下都很疑惑王昕到底哪里要花钱,结果人家今年一过完年回来,就偷偷摸摸的买了一套小户型的房子。

虽然是分期付款,但好几万的首付拿出去,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因为这个事情,同学们私底下对王昕的意见很大,毕竟当初她可是拿过一等奖的,往年一等奖都是给品学兼优但家境不好的学生,王昕这种能在京市买房的,怎么都算不上家境不好吧。

但现在都大四了,就算追究起来,她大可以解释说这几年家里又起来了,学校还能把这笔钱要回来不成?

而且都快毕业了,她也压根不在乎同学们对她印象怎么样。

这个时候的农村贫富差距也蛮大的,其实王昕家里在村里算有钱的了,大哥大嫂是学校老师,吃公家饭的,二哥二嫂在县城里头开了个馆子,三哥是开城际长途大巴的,她算是老来女,很受父母宠爱。

从找工作开始,王昕就更加多的问家里要钱,以各种理由,什么买衣服啦,买化妆品啦,并且跟家里说这些都是必须的。

现在也不包分配了,要找个工作也挺麻烦的。

王耿心疼闺女,又去找三个儿子要钱,这回老大家的发的难。

因为王慧茹是她以前的学生,在京市一知道这个消息,就打电话回来说了,王昕大哥家虽然是吃公家饭的,但两口子收入并不多,为了养这个妹妹,老两口以前是一个儿子要五百,谁都不偏心,这笔钱对老二老三家里或许不算什么,但王昕大哥家也有个孩子去读大学了,她跟家里人说,周围的同学生活费也就二三百,一线城市兴许要高些,但也就三五百的水平,一千块一个月,在他们学校那属于老板家闺女的档次。

王昕侄女还觉得委屈呢,要想问她爸妈多要点钱。

但听到王昕大嫂耳朵里,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她女儿去学校一个月也就给三百,王昕一个月要一千块?

加上王慧茹多嘴说了一句,一家人就闹起来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