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厂时髦亲妈[九零] > 大厂时髦亲妈[九零] 第11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大厂时髦亲妈[九零] 第114节(2 / 2)

王五秀说:“我问过律师了,要是按照法”

王山才不理她这么多:“法是怎么规定的,法律可没有规定分出去了这么多年的宅基地还能要回来,在家的闺女我管不着,父母要分给她们就分,已经嫁出去的怎么要回来,你也要,你家姑奶奶也要,你家太姑奶奶也说要呢,家家都这样扯,还有完没完了,宅基地的事到你父母辈没扯清楚,过了这么多年你还跑来要,有本事就对着你爹娘的坟头喊一声,他们应了你的话,我就给你分过去。”

村里也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女儿能继承,那也是之前说好了继承的,但凡嫁出去的闺女,几乎就默认了不继承娘家的宅基地,而是跟着丈夫一起,继承丈夫那边的土地,不然呢只看到没出嫁的闺女在村里分土地,没见到那个出嫁了的不在夫家分地,跑回娘家分土地的。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结婚时就在娘家村里落户的,村里也会给分地,宅基地也有。

就没人在夫家分一份,在娘家也搞一份的。

想屁吃!

不是要跟他耍赖皮吗,合着谁不会了似的。

在村干部这里碰了个硬钉子,王五秀只能铩羽而归。

楼小乔没什么征收的经验,私底下跟张玉娇商量:“土地征收能分多少钱啊,我看村里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了。”

“嘁”张玉娇也听说王五秀回来闹腾过了:“我问了我哥,要真按土地征收的方案,征收的赔偿款刚好可以给家里盖房子,只是以后就没地种了,留下来的那一块地,只能做个菜地,根本不够。”

不是她双标,像王凤那样没嫁出去的,户口还在村里,地也在村里的,她自然是会给对方留一份的,因为她现在就是家里人啊,也是下井村的村民。

只要王凤不嫁人,家里的宅基地哪怕有征收,她也会给小姑子留一份。

可出嫁了的怎么算啊,户口跟关系都不在村里,并且她们夫家那边的地,也不会分给嫁出去了的姊妹。

真扯起来,从太姑奶奶到姑奶奶再到小姑子,扯几年都扯不完。

很快村里就热闹起来,有些平常都不怎么走动的乡邻都开始在底下传递各种消息,关于征收的版本有好几个,但就是没一个是靠谱的,王山也忙的脚不沾地,整天不在家里,村里因为征收款的事情打架的,兄弟反目的并不少见。

拆迁办也来了人,有些人想连夜在地里种下果树的,还没到地里就被人撵了回来。

菊子那个小卖部最近生意好到火爆,那边能收到的消息最多,她一天到晚笑眯眯的,她家里种的都是橘子树,这几年橘子一年能卖三千块,得到的征收款也最多,有时候看着楼小乔也笑眯眯的:“小乔,最近什么少见你出来呢?”

她看到楼小乔宛如看到知音一般。

当年王四顺要出去做工,家里头的地也没人耕种,楼小乔觉得租给村里人扯皮也是麻烦,于是规划出了一多半的土地拿来种橘子树,橘子不用什么打理,收成也不错,她算了一笔账,等橘子都成熟了,小年都能收个三四千斤,丰年更是能翻倍,现在的橘子收购价格在四毛到六毛之间,也就是说一年至少有两千块钱。

收成虽然比不上种地,但也省事很多,每年要打一两次农药,一次是针对地上的草,一次是给橘子消麻子(有麻子的橘子卖不出去),还有一次忙就是收橘子的时候,于是菊子也跟着种了橘子树。

因为种的是果树,征收的时候不仅征收土地,橘子树也是按棵赔钱。

楼小乔同她打了个招呼:“我家就我跟我自己的地,两个孩子还没分地呢。”

前婆婆死了以后地还没分出去,不过离婚以后都是王四顺管着的。

楼小乔没那么不要脸,去跟王四顺争这一部分钱。

菊子的笑容就更灿烂了,从冰箱里面随手取了瓶可乐请她喝:“拿着拿着,当初要不是你叫我家种果树,我还真不一定能种树,不过你家也挺好的,我看你今年春上把去年种玉米的那一块地也种上橘子树了。”

“那是我运气,今年确实没空搭理地里的活儿。”

楼小乔接过可乐,打开了喝了一口,心情也很好,这确实是她撞上了。

去年那一块地上还种了一片玉米,楼小乔穿越过来以后,嫌种玉米累,但现在的土地也不能荒,索性买了橘子树种上,这回倒是捡着了,听说果树都是按棵赔,像她家这样刚种下的苗,跟成年的苗是一个算法。

说起这个来张玉娇就一肚子的抱怨,她从外面回来,刚好听到了两人的对话:“我今年春上还想种橘子树呢,苗都订好了,我婆婆跑去人家里把果苗的钱退了。”

嫌费钱,还怕大家都种橘子卖不掉。

王盛说要出去打工,王凤又不在家,张玉娇一个人又要带孩子,自然搞不来生产,那地肯定是没人种了,最开始张玉娇想的是种上橘子树。

当时沈大娘还抱着蹉跎儿媳妇的愿望,希望张玉娇能够在带好两个娃,赚到一份保姆钱的同时,顺便把家里的生产也做了,然后再养两头大肥猪......

嗯,沈大娘就是这么安排自家儿媳妇的。

那些地,王盛以前在家的时候,加上王凤和张玉娇两个,农忙起来都不一定能缓的过来,想她一个人做生产,想屁吃呢,最后树苗是没种成,张玉娇瞅着还能种,赶紧找了户人家租下去了,好歹也有人帮交了农业税不是?

当季的生产夏收就能收了,只能赔偿个土地的钱。

光土地,赔偿的就不是很多。

菊子摇头:“你那个婆婆。”

沈大娘的混,在村里都是有名了的。

不光是不讲道理,这一代的人做事也不太讲究用脑子。

全凭心意!

说起这个来,就要提到跟沈大娘差不多年级的邱癞婆,菊子挤眉弄眼的说:“昨儿,王昕往家里打了至少五个电话,你猜她跟邱癞婆会说些什么?”

说完捂嘴就笑。

还能说什么,还不是征收款呗。

王昕买房的事情,已经让上头几个哥哥寒了心了,最近三个儿子都没怎么回来。

就算是有征收款子,按齐老师那个清高的性格,是她的她会努力争取,不是她的她也不会惦记,她跟王健的户口都不在村里,土地也不在村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齐老师只是笑笑,什么都没说。

公公婆婆的钱,爱给谁给谁,谁稀罕给谁。

张玉娇撇撇嘴:“我小姑子的钱,我打算给她自己,但我婆婆的钱她叫我拿着,她的钱可以晚点给她。”

菊子的眼睛亮晶晶的:“这钱是要你自己拿着,赶紧把房子盖了。”

又说楼小乔:“你那个小别墅盖着就亏了,早知道盖个几层,以后这边商业发展起来了,楼下可以做商铺租出去。”

她是生意人,满脑子的生意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