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国日化1981 > 大国日化1981 第4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大国日化1981 第48节(1 / 2)

(' 周渔点点头:“记得,对我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生没有不可能,不要放弃自己的老师。”

显然马有信没想到,周渔还记得这句,刚刚这位还跟老婆孩子斗嘴为乐的男人,这会儿目光一下子柔和了:“你做的很好!我没想到你做的这么好!”

“来屋子里坐吧!”客厅实在是太窄小了,这时候的人们一般都是进屋坐的。

周渔跟了进去,周三春觉得自己也听不懂,干脆跟老太太说:“张奶奶,我陪你摘韭菜吧!”

周渔进去就发现,这里面兼顾了客厅的作用,那张一米五的床被挤到了一边,剩下的就是书架,沙发,书桌和茶几,周渔坐下,马有信一边张罗着给她倒茶,一边问:“你是不是挺惊讶的,突然叫你过来?”

周渔说:“我问了问周远征,就是上次来的小伙子,他说你拿着平菇看了半天,问了他好多关于我们种菇的事情。我猜想,您叫我来,也跟种菇有关系。”

周渔还把手里的桶放下,打开了上面的棉絮,“我这次还带了点草菇过来,您看看!”

周远征是直接从家里拿的平菇,草菇太难伺候,价格也贵,周渔一开始只供利民餐馆,后来约定的时间到了,也有不少餐馆跟她要,她想了想还是没给。

所以这东西,如今整个南河,除了利民餐馆哪里也看不见。

瞧见草菇,马有信连忙倒好水,拿了一个出来看,周渔的草菇已经养了好几茬,因为原先的菌种并不健壮,她中间还重新组织培育了一下,所以现在的草菇新鲜肥嫩,卖相特别好。

马有信不得不赞叹:“你这养蘑菇的水平,真是厉害!”

马有信指着平菇说:“平菇这东西,产量大,温度需求低,有大棚的话,相对好培养,难得是菌种。这几年有不少人都在进行繁育工作,你没有任何基础,就拿出来了!”

“草菇就更别提了,喜欢高温高湿,南方的天气都产量不大,咱们南河冬天可是在零度左右,你也培育成功了!”

“无论你怎么突发奇想也好,运气好也好,这代表着你就是天生搞这一行的。”

运气这个说法,从一个教授嘴里说出来,看起来挺奇怪,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学农这一行,有的人殚精竭虑,养什么死什么,活了的还没用,可有的人随便养养,成果斐然。

“你就没想过再学习?”

周渔已经猜到了,但马有信提出来,她还是得问问,“我是被退学的,学籍都没了,我能怎么学习?”

马有信就从旁边拿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她,“你看看。”

周渔一瞧,居然是南河农业大学要招收函授大专生的文件,是刚下来的,还热乎呢。

马有信说:“这个函授大专,只要初中以上文化水平都能报,你是完全符合要求的。”

“函授大专三年,我跟领导们确认过了,三年后,就会开通函授本科,大专一毕业就可以读本科。读完了,你就考我的研究生。周渔,”他指了指草菇,“你有天赋,从事这一行前途无量。”

周渔可以保证,原身和马有信根本就没直接说过话,甚至连回答问题都没有。

这就是一位老师的爱才之心。

周渔其实并不太想上学,她本身就不是学术性人才,更喜欢的是在商场上进行拼杀。再说她学过农,上过研究生,有个大学生身份就足够用了,反正这会儿自学成才的怪才简直太多了,多她一个也不奇怪。

唯一让周渔有点动心的是,进入学校可以认识不少人,对梅树村以后是有帮助的。

但抱着这样的目的,去答应一位老师的殷殷教导,周渔这个标准的商人,都开不了口。

她看着文件,一时间没说话,哪里想到,马有信却说道:“我知道,你现在干的很好,让你抽出时间来学习,肯定是在做生意上面,少用了心。”

“现在提倡市场经济,让所有人的心思都浮动了起来,这才几年,大家的理想已经开始想着挣钱了。”可他话锋一转,“周渔啊,就算想着挣钱,可函授压力又不大,课业也不难,你读读也不是没好处。”

“所有的老师都是南河农业大学的老师,为了让你们学有所用,农科院的很多专家,虞梅他们单位的专家,都会来上课。你干这一行,认识认识没坏处的。更何况,这第一批学生,有不少都是各农业口的干部,你不需要这些资源吗?”

周渔都愣了,虽然刚才听到他们家的氛围是这个时代少有的轻松,可她没想到,马有信连这话都能说出来。

这表情太好猜了,马有信笑道:“你不会以为我是个老古董吧。你谈恋爱我都不让你退学,我怎么可能不懂这些?”

说完,他还挺伤心的,摇着头说:“哎呀,现在的学生真的脑袋比我们还僵化,我没用条条框框约束你们,你倒是把我看成条条框框了。”

周渔是真的有点打破认知,但她很快笑了起来,老老实实赔不是:“是我错了,我错看您了。我对不住您,我给您赔礼道歉!我从利民餐馆大厨那里买了平菇的方子,要不……”

马有信问:“你做饭赔罪?”

周渔很认真地说:“我不会做饭,但我带的周三春会。就当我赔礼道歉了!”

马有信都乐了:“怪不得你能做生意,这脸皮可真厚!”

周渔不知道咋的,明明是见的第一次,可就是觉得很亲切,说话也自在起来。不过,周渔这个利民餐馆的方子,倒是真让马有信很感兴趣,话没说完,就先出去把饭安排下了。

而且这家人显然都对吃很感兴趣,本身马燕还想去逛街,听说有利民餐馆的菜,直接把围巾解了:“那我得尝尝,我同学前两天去了一趟南州回爷爷家,回来就跟我显摆两件事,说是南州比省城发达多了,他们餐馆有牛肉炒草菇和酥脆平菇,还有有彩电的门市部,里面什么零食都有,天哪,居然有店铺有彩电,这是真的吗?周渔姐姐。”

周渔还没说话,周三春已经开口了:“那就是周渔的,她开的门市部!”

马燕直接哇的一声:“姐姐,你可太厉害了,你怎么舍得放彩电啊。你什么时候来省城啊,我也想看彩电!”

周渔笑着说:“这得等机会!”

周渔的门市部是对标超市的,以后肯定要开遍全国,但现在这个身份问题不太好弄,她现在因为挂靠蔬菜公司,所以开门市部是合法的。

如果想去其他城市,没有挂靠,就很容易被认定为投机倒把,即便知道肯定有人学她,她也不会轻易动的,只是提高了学习的成本。

这一顿自然吃的很尽兴,周渔还承诺,尽量早点将门市部开到省城。马燕也跟周渔承诺:如果开到省城,她一定帮忙使劲宣传。

周渔买的是中午的火车票,等着到南州都将近七点了。

平日里,门市部是七点关门,不过这几天过年,大家看电视的热情实在是太强烈了,店员们则觉得在村里待着也没事儿干,就是嗑瓜子唠闲嗑,还不如出来挣钱呢。

所以,关店时间就调整到了八点整。

周渔就跟周三春说:“走,咱们去附近的城东店看看。”

结果到了后才发现,这会儿店门口真是里三层外三层,都围着看新闻联播呢。周渔的年代,大家都不愿意看新闻了,短视频更吸引人,可现在不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