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学直接说:“这怪我大惊小怪?这不应该怪他们太出人意料吗?”
不得不说,大家翻看着都是这种感觉,所以等着周渔上场,都带着问题,吴少学直接问了出来:“周经理,你们的这个一号店的确不错,你那个品牌塑造也挺有道理,但是,我们不是日化行业,你怎么说服我们呢?譬如我们食品,没有什么高科技,外资即便进入,对我们影响也不大。”
这话说得对,蜂蜜厂的人也跟着点了头。但不得不说,作为第一个问题,实在是有些难回答。
周渔笑着说:“其实,我跟李处长谈外资进入,是在说行业危机,但是危机不一定是外资。我请问,麦乳精的确您家卖得好,但您确定麦乳精一定会持久的卖好吗?”
“首先,食品行业没有技术含量就代表着进入门槛低。也就是说,只要想做,一个烤箱就能做,做好了就能做大,到时候就是竞争者。您别觉得我是在夸张,傻子瓜子已经年产值超过百万元,这就是食品。”
“其次,麦乳精真的没有竞争对手吗?什么人喝麦乳精,孩子和老人,为的是营养。可我据我所知,我们国家的奶粉这两年一直在扩张,相对于加入了炼乳麦糖的麦乳精,奶粉更健康。
更何况,您怎么能说外资没有威胁呢,麦乳精本来就是国外的专利,国外的牌子叫好立克,还有其他类似的产品,只要一进入国内,怎么可能没有竞争?”
吴少学自然知道麦乳精这些问题,事实上,奶粉的确已经渐渐兴起,几个牌子都做得很好,不过,他们的产量也有限,所以暂时影响不大。
但他们不是不担忧的。
如今周渔说出来,倒是让他刮目相看,他算是明白了李晓明的惊讶——根本不是一个行业,周渔怎么知道的?
但他也升起了希望,既然周渔能给李晓明一个办法,那是不是也能给他一个办法,吴少学问:“难道加入一号店,我们就没有这些竞争了吗?”
“不!不是没有竞争,而是先掌握了一张王牌——那就是销售渠道。”
这话说的大家都有点不太懂,不过周渔没有给予解释,她接着往下讲:“就跟我跟李处长讲的一样,我想要做成夏国最大的连锁门市店。我这并不是自夸,而是真的有想法,您看这里。”
说着,两个男生就将一张简易地图挂在了后面的木板上,用夹子夹住了,周渔指着说:“这是南州,我们目前有13家门市部。这是南河省,南河省一共有12个城市,我们目前的计划是,在今年年底,在每个城市都要有一家梅树村门市部。”
“明年开始,我们将以每个城市的这家店为中心,进行扩张,我们准备在一年内,让南河省的门市部的门店不少于一百家。”
“而在五年内,我想将门市部开遍全国。您知道我们的门市部定义是什么?是品类更加全,价格更加便宜,服务更加好的供销社。它会成为每个人生活中购物的帮手,就像我们在南州市做到的一样——买东西先来梅树村。他会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
李晓明都惊讶起来,周渔没跟他说过这些,她只讲了一号店,而现在她在讲梅树村所有门市部的规划。
周渔说:“您知道这代表着什么吗?我们用一号店打出名声,树立品牌,我们用无数的连锁门市部渗透入大家的生活中,这也就代表着,我们将会成为所有产品不可或缺的销售渠道。”
“为我们供货,成为我们的供货商,代表着你们的产品将会被更多的顾客看到,试用,购买。你们现在卖的好的货品,会得到更大的推广,你们没有上市的新产品,会更快的被人所知。”
“这就是销售渠道。就跟广交会一样,上去才能有机会卖给外国人,而能上的,每个行业只有那几家。这就是机会。”
周渔这个解释大家倒是都懂了,只是将自己比作广交会?他们觉得周渔说的有点夸张。
周渔自然明白,她笑着说:“当然,你们也可能会觉得,我这是在吹牛,怎么可能扩张这么快,怎么可能想做大就做大呢?”
“不要小看我们个体户,其实我来的时候,已经观察过海市了,大家买菜也不去蔬菜门市部了,而是习惯了去门口的小摊上买,因为那里种类多,可以挑拣。”
“我们门市部也一样,这是我们财务报表,您可以看到,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在盈利。价格的便宜,服务的优良,会让更多的人选择我们。我说句实话,谁愿意买东西受人冷脸呢?这是我们红火的原因。这样的店面,我敢肯定,不会生意差的。而偏偏,如今拿到全省开门市部批条的,只有我们梅树村。”
”加入我们,这一百家店,肯定会成为大家的销售渠道。”
“而大家付出的代价却很小,你们只需要提供给我一部分货品,食品厂日生产麦乳精上千罐,我只要两百罐。服装厂日生产上百件,我也不过需要一天的产量。做生意没有百分百的确定,但以极小的代价预定下一个有潜力门市部的未来,海市日化厂认为这是个好买卖。”
“你们觉得呢!”
第48章
不得不说, 周渔的说话是很有技巧的,不过了了几句话,就让大家兴奋起来。
几乎是话音一落, 不少人都忍不住纷纷交流。
这个房间并不大, 周渔一共摆了六桌,每个桌子四把椅子, 这会儿有一桌全都坐满的,是李晓明这桌,除了食品厂的吴少学,还坐着服装厂的许丽华, 和保温瓶厂的苏建生。
吴少学小声冲着李晓明嘀咕:“怪不得你们签约了, 这周经理是从哪里冒出来, 可真会讲。你看看,原本我们这些单位的产品, 都是供不应求,人家都是求着我们供货的,到了她这里, 反倒是帮了我们的忙了。”
“可你说不对吗?”吴少学摇摇头, “可她说的真对。”
大家都是干业务的,虽然说没经历过市场的洗礼, 但这两年也摸着点了,太知道市场是个什么样子了, 那就是大海一样, 浪来浪去, 波涛汹涌,变化莫测,今天你占优, 明天说不定就不见了,这两年,被淘汰的厂子还少吗?
但他们始终不理解,怎么就这样了呢,我们在过去那么多年,不都活的好好的吗?为什么,我们不行了?我们要怎么做才能不被淘汰,保存既有优势呢?
这是个难题。
所有干这一行的,在前沿踏着海浪摸索前进的人,都会想一想的。
今天,周渔给了他们一个答案——销售渠道。
开始还不理解,但周渔的比喻可太逼真了,她用了广交会。
夏国的广交会已经开了数十年,谁都知道,上了广交会,能和外国人做生意,一是能够给国家创汇,二是创汇后还能拿补贴得表彰扩名气。
——只有最好的产品才能出口的,有了这个名头他们很多商品内销也是供不应求!
而现在,周渔告诉他们,这就是渠道,你得有渠道,才能让产品卖出去。
这么一说,谁不懂?上广交会不能说千里挑一吧,也得是百里挑一的厂子。
但这个选拔不是全国所有厂子拉出来大家排个名选拔的,而是各地市选拔,那就代表着,明明有的厂子实力更强,但因为所在地市竞争大,就被放弃了。
就这么一个机会没把握住,几年下来,有的厂子就能发展迅速成为行业明星,有的厂子只能偏居一隅,吃饱饭而已。
他们不是没有这个意识,其实平日里说起来也多感叹,但从没有这么明确的被概括总结成为一个词。
而一旦这个概念听进耳朵里,放进脑袋里细细揣摩,他们有什么不懂的,上不上差距重大,渠道太重要了。
而现在,周渔要做的不就是国内的“广交会”吗?这顶上不就写着,一号店要卖最好的产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