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童眼睛亮了亮,肯定回道:“收。”
沈新接过秦宁的包袱,拿出一根人参,“您看看如何?”
他打算先用一根十年份的试试水。
药童拿起来仔细端详后放回柜台上,说:“稍等片刻。”
他去后面找来了掌柜,掌柜拿起来瞧了几眼人参,又瞧了几眼沈新,干脆道:“这根人参得有十年份了,采药人手法老练,品相不错,须子都没断。”
他把人参放手里掂了惦,“将近三两重,这根人参我可以给三十两。”
沈新没说话,把包袱露出一角给掌柜看,问:“这些多少钱收?”
掌柜眼睛发直,迅速扫过周围,低声道:“公子后面详谈。”
沈新答应了,财不外露这点道理他还是知道的。
他把三毛交给秦宁,说:“你们坐这等会儿。”
靠墙有一排木质凳子可供人休息。
两人到了后屋,掌柜净手后,小心拿起药材一一检查,斟酌道:
“这根人参稍小一些,二十八两。赤灵芝可以给到二十两,铁皮石斛两颗七十两,阁下意下如何?”
沈新点头:“行,卖了,但是我要银票和银锭子。”
醉月楼吃饭花了三十两银子,沈新得尽快把账抹平。
他不想让秦宁知道花了多少钱。
掌柜眼里有了真实的笑意,“当然。”
从药堂出来,沈新的家底瞬间变厚,变成坐拥百两的富翁。
沈新抱着三毛,二毛紧紧抓着秦宁,几人沿着街边向东找客店住。
最后选了一家名为悦悦来客的客店,订了二楼的房间。
为了安全着想,沈新只订了一间房,还在熟睡的三毛被沈新放在床上,二毛在旁边看着他。
一切都办妥当后,沈新才说:“刚刚县衙差说我帮忙抓到人牙子,有赏银可拿。”
“咱们休息一会儿,去府衙一趟。”
他现在不放心单独把秦宁三人留在这。
他真的没想到府城的治安这么差,大街上人牙子就敢明目张胆的拐人。
“好。”秦宁点头。
南江府的府衙比望江县衙大了将近一倍,台阶由青石堆砌而成,正门大开,上方悬挂刻有南江府的牌匾,隐约听见府里传来的哭泣音。
沈新和差役说明来意后,典史亲自接见了沈新一行人。
双方简单寒暄后进了左边的小议事厅。
“坐。”典史夸赞道,“这伙人一天就抢了四五个孩子,幸亏有公子仗义勇为,不然还不知道这些孩子落到何等境地。”
沈新谦虚回答:“不过是碰巧,运气罢了。”
“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墨绿色官服衬着典史的肤色稍显暗沉,他闻言轻笑,“不知道小友是否有兴趣来府衙当差呢?”
沈新婉拒道:“小生家在望江县下属村落,不在府城,不适合来这里当差。”
多好的苗子,典史心中惋惜,面上不显,笑道:“是我思虑不周了,人牙子人赃并获,你占首功,一个犯人有一两银子的赏钱,等我记录在册后就给你银子。”
沈新微微颔首:“多谢典史大人。”
秦宁和二毛两人进了府衙后便亦步亦趋地跟着沈新,屁股只沾了半边椅子,脊背挺的直直的,大气都不敢喘。
二毛正悄悄瞄着屋子里雕花的桌椅,绘制山水花鸟的屏风,角落镂金的香炉里飘起袅袅白烟,眼里全是惊叹。
典史写完文书,站起来把银子交给沈新。
沈新向前走了两步,接过银子,说:“多谢大人。”
他犹豫了一瞬,又问:“请问大人,聋哑女童的亲人来接了吗?”
典史不假思索道:“她没有亲人来领,应是犯人从别的地方拐来的,只能放到慈庵道观,你要见见吗?”
沈新笑了笑:“那就劳烦大人了。”
女童被安置在议事厅旁边的屋子,她似乎认出了沈新,还朝他露出一个腼腆的笑容。
沈新把三毛交给秦宁,弯腰作揖道:“大人,能否帮我把这五两银子交给道观?快冬天了,给那个孩子添些衣服和日用。”
典史动容道:“公子高义。”
沈新轻嘲一笑,“不敢当,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罢了。”
典史大人招了招手,“王力,把人好生送出去。”
“是。”
出了府衙,秦宁低声问:“相公,那些人牙子会受什么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