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新眯着眼睛看向天空:“云层太厚,估计这雪一时半会儿停不了,甚至有可能会越下越大。”
“加固鸡窝费不了什么事,我马上就能回来。”
秦宁:“好吧。”
沈新顶着风雪出了堂屋,用木板加固了鸡和骡子的窝,又给它们添了好些稻草来保暖。
灰灰的窝在堂屋,倒是不用沈新费心。
他刚迈进堂屋,秦宁就迎了上来。
“我给相公拍雪。”
说着,他抬高双手帮沈新拍掉肩上和胳膊上的雪。
沈新一个不注意,秦宁的手已经伸到了身前,他赶忙握住秦宁的手,说:“我自己来。”
“好。”秦宁弯起嘴角,眼眸低垂。
第59章
温度骤降, 屋内的温度很低,只有被窝才有热乎气,秦宁整个人严严实实地包裹在被子里, 只露出大半张脸更显可爱, 沈新醒来看了好一会儿才悄悄起身, 穿上冻的冰凉的衣服。
犹豫了一下, 沈新又把秦宁的衣衫放在炕尾。
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冷风扑面而来,他轻轻关上门,避免发出声响。
下了一夜的雪一层又一层地铺在地上。
他踏进院子, 脚踝没过大雪, 传来一股凉意。
还好糕点生意停了, 这天气若是起早做糕点得多受罪。
灶房里, 沈新添了一大锅冷水,把点燃的木炭放进灶口, 关闭灶门。灶房的灶膛连接着主屋的火炕,热气会顺着通道传到主屋, 会温暖不少,烧好的热水也能用来洗脸。
弄完这些,沈新又去瞧了骡子和小鸡,看他们的生理状况, 是不是还活着, 才进偏房洗漱,开始扫雪。
天空灰蒙蒙的, 云朵层层叠压在一起,愈发厚重。
秦宁是被热醒的,他推开厚重的棉被坐起来, 睡眼朦胧的环视一圈,没看见相公。
又扫了一圈,准备穿衣起身,才发现炕上捂着暖呼呼的衣衫,他心里美的不行,咧了咧嘴。
相公真好。
他穿好衣服走到屋外,走到沈新面前,问:“相公,早上想吃什么呀?”
沈新直起腰,想了想,说:“没有特别想吃的,都行。”
天色渐明,沈新扫完雪,东厢房和西厢房有了动静,天冷,做八段锦的地点改在了堂屋。
灶房的香气越来越浓。
早饭是鸡蛋面饼,菜丝汤配鱼胙。
面饼香醇,鱼胙咸鲜,配上爽口的菜丝汤,三毛和古墨书赞不绝口,饭桌上一句又一句地赞美秦宁手艺。
吃过早饭,王承德和来福来了,两人穿的衣服鼓鼓囊囊,看着很是厚实。
来福的衣服上还有芦花漏出来。
沈新带着王承德和来福去了后面的草房,里面有将近一千五百斤木炭,房子装的满满登登。
两人面上都掩饰不住的惊讶,王承德咂舌道:“乖乖,竟然有这么多木炭。”
沈新回道:“这么长时间攒着一直没卖,不算多。”
院子的地窖里还有不少黑炭和银丝碳,不过那是他专门留给自家用的。
几人花了两刻钟,搬了将近二百斤木炭,装进骡车。
检查好木板上背篓都放平稳后,沈新说:“今天先卖这么些木炭,看看市场行情如何。”
“若是木炭受欢迎,就限量购买,每人限购五斤,你俩见机行事。”
王承德沉声答应,“东家放心。”
刚过未时,王承德和来福就从县城回来了。
秦宁带着孩子们去了阿婆家,沈新正和王三柱把碳窑里的木炭搬进草房。
沈新惊讶地问,“这么快都卖完了?”
比卖糕点的时候早了一个多时辰。
“县城买的人多,西市上也没有人卖木炭,咱们可是独一份的生意。”王承德兴奋道,“东家,我觉得咱们的木炭还可以卖的更贵一点。”
“要不要趁着没人卖,咱们多卖点。”
无论是谁,生意做久了,都会变得更灵活,沈新嘴角微抽,问:“你们有打听过为什么县城没人卖木炭吗?”
来福说:“有客人提过,说是因为大雪,运载木炭的商船困在府城那边过不来才导致县城没有木炭。”
王承德激动道:“去年木炭三十五文一担,比现在便宜不少。”
“要不要明日把剩下的木炭都带去县城卖了?若是等商船过来,木炭量多便宜就卖不上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