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色猜想在1852年被提出,之后人们不断推进证明,于1976年通过计算机被彻底证明。
七大难题是指:np完全问题、霍奇猜想、庞加莱猜想、黎曼猜想、杨-米尔斯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和bsd猜想。
其中,np完全问题是七大难题之首。
这七大难题多于20世纪后被提出,只有庞加莱猜想得到了证明,其余六个问题至今尚未解决。
一个学校范围内的比赛,竟然动用了世界悬赏难题,所有同学都感觉到匪夷所思。
不过校方很快给出了解释:动用这些难题,并不是说必须得证明出来结果才行。真到了最后一轮,晋级的同学可以自由选择题目。
大家可以选择已经被证实的难题,用自己的理解再写一篇论文出来。
如果选择的是没被解决的,大胆证明就行,能证明出来多少算多少。
有了学校的解释,再加上比赛面向全校,有博士研究生的参加,大家也就没觉得多奇怪了。
只是……朱陶宁还是觉得很巧。
因为进入少年班之后,她感觉这里的课程也很简单,所以她把学习的难度又拔高了一个阶层。
她也在研究这每一个都被悬赏一百万美金的千禧年大奖难题。
这个世界向来是跟她作对的,怎么这回倒是跟她碰到了一起了。
下课以后,朱陶宁被袁绿蓉叫到了办公室。
袁绿蓉也是少年班的老师之一,当初入学的时候袁绿蓉惜才,帮了她不少,正式考进来以后,倒是跟她的交集少了很多。
袁绿蓉问:“这次的比赛你报名了吗?”
朱陶宁点头。
“报了就行,这次的比赛挺重要的,你好好准备。”
朱陶宁敏锐地察觉到了些什么。
其实比赛终赛是这些题目,她就已经隐隐有了猜测,袁绿蓉给她的告诫,更是坐实了这种猜测。
朱陶宁沉吟了一下,问:“老师,咱们学校应该会有很多国家级的研究项目吧?”
袁绿蓉看了她一眼,“不光有,有时候研究院那边缺人手,咱们学校的研究生还能去当助手呢。所以这次比赛,你要好好准备。”
这就相当于明示了。
朱陶宁重重点头,“我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初赛在本月月底进行。
各年级院系内部比赛的题目要简单一些,就是大学本科的难度。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出在一张卷子上。
少年班合并到本科,跟本科学生一起比赛。
初赛各院晋级人数为5人,这个数字听起来感觉竞争还挺激烈,实际上一个学校这么多学院,加起来晋级的人也不少。
而且这个比赛是自愿参加,开设数学课的学院可能报名的人多一点,不设数学课的学院报名的人加起来都凑不够5个。
少年班参赛的一共三个,除了朱陶宁以外,还有一男一女两位同学。
初赛结束,朱陶宁和那位女同学成功晋级,另外一个男同学被淘汰了。
这个时候,时间已经走到了一月。
学校里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期末考试。
初赛结束后,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参赛的还是不参赛的,都把重心放到了准备期末考试上。
所以第二轮和第三轮的比赛自然而然就顺延到了下学期。
有参赛的同学觉得比赛太随意了,说是面向全校,硕博都要参加,结果过了一个初赛就放寒假了,后面的比赛还不知道要不要继续呢。
朱陶宁却觉得没有那么简单,放假之前老师特地强调了晋级的同学要继续准备,不要松懈。
她反而感觉,就是因为这场比赛比较重要,所以时间线拉长了一点,好给人更充分的准备时间。
寒假到了。
朱卿月从海滨城来,把朱陶宁接回了家。
一同前来的,还有骆远。
朱陶宁小小的眉毛扬了起来,目光溜溜的在两个人之间转,但是这两个人的神色都非常正常,朱卿月也没有什么欲言又止,要跟她说话的意思。
倒是骆远,大概是看出来她是什么意思了,笑着说:“正好这段时间新品发布结束,我这儿也忙完了,就跟朱总一起来接你。”
这算是解释了。
称呼是朱总,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还是正常的。
朱陶宁倒是觉得挺稀奇,从两个人达成合作到现在,也有半年了。前三个月朱卿月还在村里,两个人是分开的,没有什么还正常。
后三个月,两人都在海滨城,关系居然还这么正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