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家年前买了两个山头,村里人都觉得他们钱多没事干。
现在看到林家买了这么多牲畜,才知道为什么林家要买山头,林家这是要干大生意啊。
谁家能有一头牛就已经很不错了,林家原本就好几头大牛,现在又养这么多牛犊,这都不知道多少银子。
林笑儿才不管村里人如何议论,她现在要给家里把没有草料的问题解决清楚。
牲畜只吃草是不够的,还得吃不少豆类。
家里去年是种了不少,但是年前她弄了四五十只羊回来,现在又多了一两百只,家里的库存完全不够。
只能继续向村民收购黄豆,质量也不用太好,但是不能掺杂石子。
于是在牲畜到达林家的第二天,林家就放出声音收购黄豆,一文钱两斤。
城里粮铺收黄豆还要贵些,但是粮铺收的黄豆要求要大颗圆润,不能有一点瑕疵。
村民们家里种的黄豆,好些的在收成的时候就已经卖给了城里,家里多多少少也还剩一些有瑕疵的。
留着也是喂牲畜,或者空闲时候拿来磨豆腐吃,现在林家收黄豆,还不如拿来换银子。
年前负责收柴火的林明德,又开始负责收起黄豆来。
去年大家拿柴火来,掺杂的杂柴全部被林明德挑了出来,村民们就知道林明德是个眼神好的。
今年可没人敢往黄豆里掺石子,免得耽误大家排队,还要受到大家莫名的眼神。
林笑儿提出收购黄豆,但是并不是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村民身上,去年大家地里种多少黄豆,她还能不知道啊,清楚得很。
第137章 【赏花灯】
不过对于有空间在手的林笑儿来说,要解决饲料这个难题,压根就不能称得上难题。
接下来几天,林笑儿一天往家里运几马车黄豆,几天时间,一个粮仓就装满。
除了运黄豆回来,干牧草也没少运回来。
林家人看到林笑儿有办法解决牲畜的粮食问题,这才逐渐放松了下来,原本是真的担心养不起这么多牲畜。
家里牲畜太多,又在村里招了几个能干的男人来家里干活,帮忙喂喂牛羊马之类琐碎的活。
同时,老庞的工钱又给涨了涨,涨到每个月一两五,小庞的工钱还是照旧。
转眼就到了正月十四,叶晴手上已经统计了不少订购汤圆的单子。
林家的女人们都投入了做汤圆的工作中来。
准备馅料,准备皮,团成汤圆,不同馅料的汤圆用不同颜色的皮,分类放进食盒,只等着明天元宵节这天到城里送到订购人的手里。
每户人家订购的汤圆数量不大,因此都是需要客人去摊子上自己拿,并没有送货上门这个服务。
大多数人家还是会在家里自己动手做汤圆的,这些订购汤圆的,也多是喜欢林家糖水摊子汤圆的味道,或者懒得在家自己动手。
数量不大,人数却不少,一人定几份,定的人多了,也忙不过来。
元宵节这日,大伯母和大堂嫂也跟着进城到糖水摊子这边帮忙。
林笑儿是在往各大酒楼送完货物后才去的糖水摊子,到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客人在取订好了的汤圆。
摆摊大半年的时间,大家都已经习惯了这个活。
不管是谁,手脚都十分麻利,交货收钱,基本不存在任何差错。
也有外地的不在家过节的人在摊子上吃上一碗汤圆,自己过个元宵节。
今天收摊比较早,一来是客人少些,二来嘛,来出摊的人多,速度也快。
过了中午就收摊回家,林家人也要准备过元宵节。
回家路上路过城里的大街,就看到街上装扮得比过年的时候还要喜庆,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灯笼。
林笑儿后知后觉想起,元宵节是要赏花灯的,怎么把这事儿也给忘了呢。
听说还有未婚男女相约一起赏花灯呢,也不知道芳儿姐是不是也和未来姐夫约好了来赏花灯。
“大伯娘,嫂子,我们今晚晚饭早些吃,吃完了哪个乐意进城看花灯的还能进城来玩玩。”
“真是,我长这么大,还是未出阁的时候去县城里看过元宵灯会,成亲这么多年,都没看过,更别说是府城的灯会了,肯定比县城更加热闹。”
林笑儿的话,说得大伯娘都蠢蠢欲动,更别说大堂嫂,虽然已经生了孩子,但也还是个年轻姑娘呀。
元宵节进城看花灯,就不组织一家人一起去,哪个小夫妻俩要去的,自己去便是。
林芳儿也在刚吃过晚饭没多久,就被于景安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