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57节</h1>
他们只能点起自己的火把。
但火把燃烧是需要空间的,于是不知不觉,彼此之间就拉开了距离,分成了一支支小队。
一开始,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样有什么问题,直到一声惨叫不知从哪个方向传来,让所有人心中都生出一阵惊悸。当他们慌乱地回过头,想去寻找身边的同袍们抱团的时候,才发现身边只剩下不到十人,其他人都在更远处,隐没在了黑暗中。
原本虽然隔着一段距离,但众人基本还能保持刚刚进来时的队形。可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惨叫声响起,有人决定壮着胆子去查看究竟,也有人胆怯地想要后退,更有人决心继续向前……队伍很快就变得混乱了。
即使是再有能力的将军,在这样的环境里也没法约束自己手下的兵,四通八达而又光线昏暗的矿道,就像是能吞噬人一般。
渐渐的,其他人逐渐远去,只剩下了身边的队友。
走在最后的吐蕃军队,情况相对好一些。
一来他们的身体素质更好,患有夜盲症的人比较少。二来吐蕃军队的军纪也比其他部族更严格。三来前面的反馈给了他们调整的时间,能更从容地调整。四来他们很清楚自己是落在最后面压阵的,一旦情况不对随时能够撤走。
所以从客观上和主观上都更冷静,不太容易混乱。
但也只是不太容易。
当前面时不时传来一声惨叫,然后就再无声息,很容易给人带来一种难以忽视的压迫感,何况周围的环境那么昏暗,什么都看不清楚,就算想要探查和反击也很难做到。
罗布平措本来是憋着一股劲儿想跟那些天兵较量一下的,却没想到人还没遇着,队伍里就先状况连连,让他十分憋闷。
但毕竟是个久经战场的将军,他第一反应就是收拢队伍,于是高声呼喝道,“不要乱!停在原地,找到你们的将头,清点人数!”
将官们很快站出来帮忙维持秩序,稳定人心。
罗布平措干脆让士兵们按照编制分成小队,保持队形,然后……继续前进。
没错,虽然现在退回去是最保险的办法,但连天兵的面都还没见到,罗布平措怎么可能甘心?
三支压阵的队伍中,他走得最深入。
等到吐蕃军队也开始遭遇玩家的伏击和偷袭,屡屡出状况时,再想回头,背后都是纵横交错的矿道,已经找不出来时的路了。
赤松桑吉要比罗布平措冷静很多。
一发现前面的混乱,他就命令自己手下的吐蕃士兵暂时停在原地,重新整队,然后静观其变。
矿道里的环境比预想的更糟糕,很不利于他们作战,但是赤松桑吉想得很明白,他们觉得不方便的地方,唐军肯定也不方便。在这种地方,一动不如一静,与其四处乱跑,不如留在原地等待敌军,以逸待劳。
赤松桑吉相信,敌人既然把他们骗进矿道,一定会主动找过来的。
所以只要保持队伍严整,不要自己乱起来,就能占据优势。
就算万一真的不敌,现在这个位置,要撤出去也会相对更容易。到了开阔的地方,敌人就很难追击了。
跟两个属下比起来,次仁斯塔是最快意识到危机的那个人。
这里是唐军的主场,他们更熟悉矿道里的地形,而且在这种昏暗的环境里也更占优势——在所有唐蕃战争之中,夜战唐军几乎是全胜的。所以一看到矿道里的环境,次仁斯塔就立刻生出了警惕心。
但他现在是骑虎难下。
他已经赌上了一切来谋取这一场胜利,如今箭在弦上,不可能就这样退回去。
可是明知道自己已经处于劣势,又怎么能继续往前?
所以队伍才刚开始出现骚动,次仁斯塔就当机立断,采取了跟赤松桑吉差不多的对策。
他对整支军队的掌控要胜过赤松桑吉太多,而且也足够果断,所以虽然也经历了短暂的混乱,但整支队伍很快就重新被次仁斯塔控制在了手里。
之后他将士兵分成若干队伍,轮流进入矿道,勘察地形。等摸清楚了前面的道路,他才带领大军缓缓前行。
这种应对,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行进速度不可避免地慢了下来,于是也就落入了雁来的计划之中——他慢了这一步,也就放弃了策应和支援其他两支军队,等于是主动完成了对队伍的分割。
趁他们整队的这段时间,玩家可以尽情地收割另外两支已经彻底失去了阵型的队伍。
这是不是陷阱,而是阳谋。
身在局中的人,只能做出当下自认为最优的选择,可是看不清全局,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有坑。
……
雁来喜欢上了用“镜头”观察战场的感觉。
跟看全局地图不一样,镜头只能捕捉某一个场景和画面,但这样的细节更动人、更有趣、更有代入感,跟看全局地图和游戏日志,是截然不同的体验。
拍下来的东西还可以留着当素材,一举两得。
尽管她通过系统,什么都能看到,但雁来还是安排了传令的玩家,每隔一段时间就过来汇报一下现在的战况。
主要是说给其他人听的。
敌我双方的情况怎么样,彼此的伤亡是多少,哪一方更占优势,接下来的发展可能是什么……尽管战场已经完全交给了玩家们,但是对于战场上的每一点变化,大家不能不关心。
守城那边先不说,两边都在演,谁都没尽力。
矿道这边,却是已经收割掉了不少人命,杀得那些出身各个部落的士兵们心丧胆寒,很多人不等跟玩家交手,只是迎面碰到,就情绪崩溃,下跪投降了。
最后就只剩下三块难啃的骨头了。
其中罗布平措最狼狈,但他也最拼命,所以麾下的士兵虽然损失了一半,但还是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