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16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162节(2 / 2)

当然安西军跟归义军的情况完全不同。

归义军就在河西走廊,既是大唐的屏藩,也是大唐需要防备打压的潜在敌人,而且归义军内部一直都是家族制,张氏既需要拉拢本地的大族来巩固自身统治,又要借助朝廷的任命来压制这些大家族,所以一旦制衡失败,就容易翻车。

安西距离更远,中间还隔着个吐蕃,内部也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

而且唐一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接下来的三方结盟。

安西军作为结盟的一方,是得到了吐蕃认可的,大唐很难反对。那么对大唐君臣来说,一个朝廷任命的安西四镇节度使,肯定要比不听朝廷号令的安西军首领更符合自身利益。

但是万一朝廷宁愿不结盟、不议和,也不肯正式给雁来这个名分呢?

这种可能性虽然很小,但也不是没有。

毕竟德宗当年就是个记仇小能手。

他当太子的时候,大唐向回鹘借兵平定安史之乱,获胜之后回鹘便仗着有功,在大唐横行无忌,甚至连他这个大唐储君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他去拜见回鹘登里可汗,可汗却责怪他没有对自己行舞拜之礼,将他的四个部下拖出去杖一百。

这事让德宗刻骨铭心,登基之后也不肯给回鹘好脸色,还一度想联络吐蕃一起对付回鹘。

不过他这个人,血气上来了就什么都不顾,但是血气一退,胆子立刻变小了,所以行事也反复无常。平凉劫盟之后,又记恨上了吐蕃,为了拉拢回鹘一起打吐蕃,很快就同意让咸安公主和亲回鹘。

有点骨气,但不多,甚至还不如没有。

但是现在这个皇帝,性格和手段都比他爷爷德宗强硬得多,甚至连皇位都是联合宦官从亲爹手里抢来的。如今他登基未久,正是年轻气盛、踌躇满志之际,万一他觉得受了威胁,就是不肯低头呢?

所以现在李鄘主动问起,有机会敲敲边鼓,唐一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安西军能够放低姿态、以如此柔和的方式来提要求,李鄘也确实无法拒绝,肯定是要在后面的奏折里写上一笔的,便笑道,“陛下若是知晓郡王的消息,也必然欢喜。想来定会派遣使者前往安西,迎郡王回京。”

“如此,雁帅也可放心了。”唐一立刻打蛇随棍上,“若是陛下能恩准雁帅亲自送郡王回来,就更好了。”

李鄘眸光微微一闪,脸上的笑意真诚了一些,“雁帅可上书奏请,陛下体恤,想来不会拒绝。”

大多藩镇是不愿意进京的,因为不可能带上大批兵马,孤身入京,万一被皇帝扣留了回不去怎么办?越是心怀鬼胎的人,就越是不敢去赌这种可能。

雁来主动请求入京,无疑是一种旗帜鲜明的态度,承认西域仍是大唐的一部分。

皇帝怎么可能会不准?

……

双方在雁来的事情上达成一致,气氛也就变得更加融洽了。

这时李鄘才开始提起正事。

他没问结盟是怎么回事,安西军又是怎么做到这些的,而是直奔主题,“安西军驻扎在此处,想来是属意秦州?”

他问的是开互市的地方。

虽然方案里说的是三州选一,而且还需要三方共同磋商,但是很显然,雁来心里是有偏向的。

唐一点头,“不错。”

她没有解释原因,但李鄘眼底却闪过一抹异彩。

就在今年,泾原节度使段祐上书朝廷,说临泾镇将郝玼以临泾地处险要,兼且草木丰茂,是吐蕃入寇时必定会占据的牧场,请求在此处筑城,而陛下已经诏许了。

这个临泾城,如果筑起来,就正好卡在灵州和原州中间,可以随时策应两路。

如此一来,吐蕃所提的三州之中,位于灵州附近的安乐州和原州,就不是那么迫切地需要拿回来了。

剩下的秦州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按理说,今年才发生的事,而且还是机密军情,莫说安西跟朝廷不通消息,就算通了也很难打探到,但李鄘就是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感觉,她们说不定真的知道!

李鄘有点看不懂唐一了。

虽然她一口一个“他们”,但她自己,分明也是个天兵。

不过天兵身上的那些毛病她都没有,反而细致、缜密、谨慎,甚至深谙官场交际。

很显然,之前的接风宴上她说的都是实话,但并非全部。

尽管天兵是如此混沌的一种存在,但安西军内部,想来已经达成了某种稳定的平衡。

这让李鄘对那位远在西域的雁帅,也生出了几分好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驾驭得了这些天兵?

但对方显然不想多说,李鄘自然不会追问,继续将注意力放在结盟上——如果真的选定秦州作为互市地点,对他管辖的陇州和凤翔府无疑也会有巨大的影响。

商路一旦开通,既是麻烦,也是机遇,李鄘当然也乐见其成。

所以现在先跟安西军的使者达成一致,也是很有必要的。

唐一当然不会拒绝这种沟通,县官不如现管,互市设立之后,大唐这边多半是就近让凤翔陇右节度使代管,所以将来打交道的时候还多。

而且她也希望能通过李鄘,将各种信息传达给大唐的朝廷。

所以关于结盟的事,她说得十分仔细,就连对吐蕃国中局势的分析也都和盘托出。

这一回的结盟跟之前都不一样,是吐蕃的主战派提出来的,使团的首领论芒杰就是主战派核心韦氏的话事人,一旦和谈成功,边境必然能安宁很多。

所以大唐也别老想着那吃不到嘴的三州了,灵活一点,先把能吃到的吃下肚。

方方面面都了解之后,晚上设宴招待三方使者时,李鄘的态度就从容了许多,一顿饭吃得宾主尽欢。

主桌这边其乐融融,另一边的陪席更热闹。

高富帅跟个交际花似的,端着酒杯穿梭在各桌之间,充当起串场人,把气氛完全炒了起来,大家都放开了吃喝、谈笑。就连一路上别别扭扭的吐蕃使团和大唐使团,这会儿看着也亲近了很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