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168节</h1>
——……楼上多久没看首页了,预约人数已经快破千万了(我裂开.jpg
不管怎么说,一路走走停停,等玩家拍得差不多,紫宸殿也就到了。
最后一个玩家回到队伍,一抬头,正好看到前方大殿门口执戟列队的羽林卫,忍不住咂了咂嘴,有些遗憾地说,“可惜了,进宫不能穿铠甲,也不能带武器,要不然可以混进他们的队伍里去拍照。”
目不斜视但其实什么都听到了的羽林卫:“……”
唐一回头看了一眼,“好了,到地方了,都安分点。”
所有玩家立刻摆好阵型,抬头挺胸,拿出了站军姿走方阵的状态。
还真别说,随着等级提升,属性值拉高,再加上高强度的训练,玩家对身体的掌控程度大大提升,动作已经标准得堪比在役士兵,那种精兵悍卒的气势瞬间就上来了。
玩家维持着这个阵型走入紫宸殿,看得殿内众人暗暗心惊。
天兵行事不拘一格,总会让人忘记这是一支战绩无双的精兵,但某一刻突然流露出来的这种气质,又提醒着所有人,他们并不只是表面看到的模样。
唐人面君的礼节是舞拜,流程颇为复杂,对玩家来说就跟体验民俗活动差不多,反而冲淡了那种阶级感。
所以也没出现“某桀骜不驯的玩家不愿意跪拜”这种抓马的情况。
就是礼仪没学到家,一被叫起,就立刻抬头直视皇帝。
好在大唐的皇帝在这些方面还算宽容。
唐玄宗很喜欢游宴,经常登上皇宫城楼与民同乐,百姓都会积极参与,民间对他的称呼也都是直呼“三郎”。
从越没有什么就越强调什么的角度看,大概是因为不需要用这些来显示自己作为皇帝的权威吧。
不过等到晚唐,就是另一种情形了。
……
看到玩家脸上不加掩饰的、对自己的好奇,李纯心中并没有太多被冒犯的感觉。其实他也对天兵颇为好奇,所以没有急着走流程,而是问起了闲话。
那些从奏章和传言之中得知的消息,有机会跟当事人验证,当然不容错过。
回答问题的主要是唐一,其他玩家站在后面,很快就百无聊赖,不再维持挺胸收腹的姿势,而是开始左顾右盼,打量起殿内的官员。
玩家打量的视线多少还收敛一点,但弹幕就无所顾忌了。
——有没有懂行的出来说说,都谁是谁?
——笑死,除了皇帝,一个都认不出。
——这个皇帝应该是咱雁帅的堂哥吧?四舍五入这就是我大舅哥了!
——大舅哥也是仪表堂堂。
——有一说一,大唐的官员姿容仪表都挺拿得出手的。
——毕竟身言书判,第一条就是长相。而且你也不看看,能站在这殿里的,都是些什么人。
——我就关心这堆人里有没有白居易啊?
——不好说,殿里肯定有翰林学士,这时候翰林学士已经有点储相的意思了,皇帝经常跟他们议事,但应该是轮班的,今天不一定轮到白居易。
尽管弹幕十分关心,但此刻,肯定不会有人过来给完结介绍殿里的官员都分别是谁。
等李纯问得差不多,就开始办正事了。
之前递上去的折子,除了三方结盟相关的,全都拿到了批复。不过正式的文书印信都要先交给宣慰使,到西域宣旨之后才会颁发。
唐一听到这里,连忙开口,“陛下,宣慰使来回一趟太过辛苦,不如旨意和文书直接交给我们带回去?”
李纯闻言微微皱眉。
不需要他开口,下面就有一个风度翩翩的美中年站出来笑道,“使者所虑也有道理,只是宣慰使职责所在,岂敢轻忽?”
什么叫朝廷的威命?宣慰使和他手中的圣旨就是威命。
当着西域官员百姓的面颁旨,才能让他们知道,安西仍是大唐治下。直接让安西军的人自己把圣旨和官凭带回去,那朝廷的存在感在哪里?
唐一表示受教,但也没有放弃,又道,“如此,我们可以先将消息送回西域,让雁帅护送郡王与其他人入京。待雁帅回西域之日,再让宣慰使同行,如此,也可免去沿路的烦扰。”
以玩家的速度都走了一个多月,真要是让宣慰使去西域宣旨,谁知道一来一回要耽搁多久?
不如省掉一部分流程。
又有另一个美中年走出来道,“陛下,臣以为可行。”
毕竟去西域要经过河西走廊,对使者来说风险极大,单独去也是要让天兵派人沿路护送的,那不如就省些事。
反正雁来护送郭昕入京这事,朝廷已经一并准了,那就没必要拖延。
不过更重要的是,按照徐复所说,天兵死后不会留下尸体,而是会回到安西军的地盘上复活——这一点高富帅已经证实过了。
唐一所说的“将消息送回西域”应该就是这样送法,那他们也能亲眼目睹那样的场面了。
想到派出去打探消息的人上报,天兵虽然每天都会回屋睡觉,第二天早上也是从屋里出来,但晚上房间里根本就没有人,李纯眸光幽深,颔首道,“如此也可。”
那个美中年便朝唐一道,“不知天兵是否还要做别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