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6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66节(1 / 2)

<h1>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266节</h1>

尤其是很快,王承宗身死的消息也跟着传来,田季安就更释然了。

但是另一条消息就有些不妙。

这段时间,魏博上下一直在关注成德的消息,分内之事难免就有些懈怠。这一回过头来,才发现他们今年的税也还没收上来呢,而五月早就已经悄无声息地过去了。

也就是说,不止是成德的天兵在鼓动百姓抗税,魏博也一样!

错误答案已经摆在眼前了,田季安虽然性情好强,也不会非要拿鸡蛋去碰石头。打是不可能打的,但答应减税?魏博的军队可是比成德还要多,没有税收,他拿什么来养?

就在魏博上下迟疑犹豫,不知该怎么应对时,成德那边又传来了最新的消息,原本的减税方案作废,现在只能收一份户税了!

田季安甚至有点后悔自己之前没有当机立断答应他们,那至少还能收一份田税,一份户税。

不过很快就有幕僚开解他,天兵的消息传递只会比他们更快,就算他之前松了口,天兵也未必会答应。

田季安:“……”

属官和幕僚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对策,趁着还没有跟天兵正式对上,田季安便写了信给幽州的刘济,寻找盟友。

结果他这边的使者才派出去没多久,刘济的使者就到了,也是为这事来的。

……

跟田季安比,幽州节度使刘济对天兵就要生疏得多。

幽州的情况跟成德和魏博都不大一样,因为刘济不仅是个汉人,而且还是个读书人,年轻的时候一度游历京师,据说还考过进士。所以在河北三镇之中,幽州虽然是距离朝廷最远的,但反而是最有心向朝廷靠拢的那一个。

自从刘济接任幽州节度使,二十多年间,幽州基本处于稳定之中,与朝廷的往来变多,幕府之中更是网罗了不少士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李益。

不过唐宪宗登基之后,展现出了英睿之态,李益就被召回京了。

但到了京城也没有得到什么好的发展,因为他曾经写过一首《赠刘济》,其中有“感恩知有地,不上望京楼”的句子,意思是有了刘济的知遇之恩,他已经不再怀念长安(朝廷)了。有人以此为由弹劾他,遂遭宪宗冷落。

说句公道话,刘济对李益确实足够礼遇,简直让人受宠若惊。李益还没到幽州,就一趟一趟派使者去迎接,等人到了之后更是亲自出城迎接,设宴入座时也让李益坐在贵客的位置上。

这谁遭得住啊?

不过刘济的毛病也跟朝廷一样,看人先看家世、郡望,所以出身陇西李氏的李益能得到他这样的礼待,其他人就未必了。比如王建就曾经由李益引荐,加入幽州幕府,但很不得志,前几年就主动请辞了。

总之,因为本人的倾向,刘济对待天兵的态度也跟李纯差不多,主打一个我看不见就是不存在。

直到王承宗打破了他的掩耳盗铃。

“天兵、天兵,这天字果然不是白来的。”刘济对信嗟叹不已。

不管是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还是作为手掌军政大权的幽州节度使,刘济都不喜欢天兵,因为他们的存在完全打破了既定的规则,完全不容于眼下这个体系。

然而强权在手,天兵就是可以无所顾忌,就连朝廷也只能放任,何况他们?

如今天兵虽然还没有对幽州发难,但刘济根本不用去调查,就知道那一天已经不远,必须要尽快找到对策。

然后他就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与自己处境相似的田季安。

藩镇之间虽然也会有矛盾和摩擦,但在对外的态度上却是绝对一致的。

只是两边一交流,发现都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先约定好一定要共同进退,跟天兵谈一谈,看能不能争取更宽松的条件。

总不能让他们跟成德一样吧?

答案是能。

天兵一视同仁地让他们在田税和户税之中选一个。

魏博和幽州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尤其是幽州,他们是直接跟奚、契丹等异族接壤的,时不时就会有战事,绝不可能像成德那样裁撤大军。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刘济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既然我们管不了,那就让朝廷来管吧。

“朝廷能有什么办法?”听到使者转述的办法,田季安嗤笑一声,“朝廷若是管得了他们,也不会任由人在两京如此放肆了。”

魏博西南就挨着都畿道,洛阳的消息传过来可快了!

使者面色不变,拱手道,“我家相公有言:朝廷管不了也得管。天兵不将我等放在眼里,朝廷难道也能吗?”

田季安眸光大亮,下意识地坐直了身体。

第173章 “只怕天下震动、人心不安。”

大明宫,紫宸殿。

今日小朝会要议的,是安西军的封赏——虽然古丽雅母子还在路上,估计要数月之后才能抵达,但安西军收取葛逻禄的战报,却已经送到了御前。

打了胜仗,而且是直接斩杀敌酋、占领全境的大胜,放在以前,就算不昭告改元,至少也值得一个大赦天下、军民同喜。

但这毕竟是安西军。

想想看,大唐周围还有吐蕃、回鹘、南诏、渤海、新罗、日本等国,北边的奚族、契丹族也不太安生……以天兵的战斗力,完全可以一路平推过去,将大唐的国土拓宽到前所未有的广大之境。

李纯光是想想那样的景象,都会激动得身体发抖——只不过以前是因为兴奋,现在是因为害怕。

虽然安西军打的仍然是唐字旗,可天下人都知道他们的主人是谁。打了胜仗,功劳和名声都是安西军得了,伤的却是皇帝的钱袋子。

毕竟别的庆祝活动可以没有,封赏却是不能省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