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31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315节(1 / 2)

<h1>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315节</h1>

连天气都阴沉沉的,像是要应和今日的气氛。

众人跟在手捧灵主的亲属和抬着灵柩的送葬人身后,排成队列上山。

先下葬的是杜甫。

墓室已经提前挖好了,在礼官的指引下,众人注视着棺木被放入墓室之中,而后依序上前,在墓室里放上他们带来的物品。

这个下葬的流程并不全依古礼,而是经由玩家改创,省去了很多流程,又取消了陪葬品,只让前来送葬的亲友送上一些能够表达哀思的物品,用来陪伴墓主。

大唐如今很流行奢葬,尤其是权贵之家,往往会陪葬很多金银器物。将这些东西长埋地下,浪费东西不说,还有可能让死者不得安宁——唐朝末年,李唐皇室在终南山的墓室大部分都被军队盗挖,就是为了求财。

所以雁来提出的这个改良葬礼,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虽然改良了,但应有的庄严肃穆却并未因此减少。

雁来第一个走上前,将一只沉重的木匣放进墓室之中。匣子里装着的,是丽正书院的所有人这段时间加班加点赶出来的《杜甫诗集》和《李白诗集》,以及王建主编的第一期《诗文荟萃》。

这两本书印刷清晰、装帧精美的典藏版,相较于金银珠宝,雁来相信,两位先生应该会更喜欢这份饱含了他们毕生心血特殊的礼物。

等到所有人的赠礼都放完,就是封墓、起坟、立碑。

杜甫的墓志铭,最后还是选择了让韩愈来写。

一来韩愈是古文大家,公认的可以将墓志铭写得文采斐然、详略得当、全无程式化的痕迹,虽然也被人诟病是“谀墓”,颇有为墓主讳之处,但他仍然是当今时代最受欢迎的墓志铭作者。

杜嗣业是个俗人,既然能请到最有名的,当然优先考虑请他。

元稹倒也没有要争这个差事的意思。

现在毕竟才是元和四年,元稹还不是那个被贬近十年、饱尝仕宦升沉之痛的他,纵然喜欢杜甫的诗,也很难像是历史上那样生出无尽感触,更不敢说自己比韩愈写得更好。

仪式结束之后,才是祭奠。

除了香烛供品之外,最重要的部分是诵读祭文并焚烧。

这个环节玩家可以打酱油,雁来却不行。好在祭文也并不一定要自己动笔,可以由他人代写,雁来这份是白居易代笔。

杜甫的安葬流程结束之后,众人便又赶去李白的墓地。

李白的墓跟杜甫不在一处,但距离很近,只隔了一条溪水,隐隐相对。

下葬的流程跟杜甫是一样的。

略有不同的是,捧着杜甫灵主的是杜嗣业这个孙子,而给李白捧灵的是他的孙女。

这很明显是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很多人其实都不赞同这种改革,觉得颇有大逆不道之嫌,但是对着雁来这个同为女性的领导,又不好说出来,只能在心里憋气。

雁来才不管他们。

不说就是没意见,说了她也自有道理等着他们。

倒是两位娘子得知此事时,看向雁来的眼神终于有了神采。

在这之前,不管是玩家还是雁来,随便她们说什么,两人都不为所动,好像真的无欲无求、坚贞不屈,直到此刻,才终于泄露出一点真实的情绪来。

雁来当即决定等葬礼结束之后再挽留一次。

之前无法说动对方,是因为她根本没有取得对方的信任,现在或许会有不同。

雁来也往李白的墓室里放了一个跟杜甫同款的匣子。

至于李白的墓志铭,则是由柳宗元撰写的。

这是雁来指定的,因为两位亲属都没有表态,问就是“全凭雁帅做主”。雁来考虑到这么多诗人中,李贺和柳宗元的风格更接近李白一些,但李贺太年轻了,所以最后定了柳宗元。

李贺则是替她代写了祭文。

今日份的一碗水也端得很平呢。

……

两场葬礼都结束之后,外面的玩家才被允许入场。

其实玩家一直在论坛上呼吁,他们也想给李白和杜甫添陪葬品,但是玩家的人数实在太多了,人人都添的话墓室根本装不下,所以雁来无情地拒绝了。

没了那些繁琐的仪式,也不需要等待走流程,玩家过来之后,在墓碑前献上供品,想磕头的磕头,想许愿的许愿,然后就可以走了,尽快给后面的人腾地方。

雁来等人也离开了首阳山,回到偃师县,她就拉着薛涛去找两位李娘子谈话。

这一次,两人的态度明显地动摇了。

也不奇怪,毕竟她们虽然是名人之后,但是父亲一生未曾入仕,过着布衣躬耕的生活,后来父亲去世,兄长失踪,姐妹俩失去依恃,只能嫁给农户,自然没有机会走出当涂县。

这是她们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大父的诗里写过的那些地方。

不走出来,根本不会知道世界有多大。

如果只有她们自己,这巨大的、陌生的世界只会令人望而生畏,缩回原本的小世界里。但现在,雁来的存在如同一个锚,让她们能够在这个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必继续随波逐流。

虽然动摇,但两人又始终不愿意表态,雁来也有些无奈。

这时薛涛忽然开口,“雁帅,郝主任好像在找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