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旦跟天兵开战,这些人也不够消耗的。
何况王锷根本不会打仗。
“既然要跑,那肯定不会留在大唐,要么吐蕃,要么南诏?”另一个玩家说着,突然一拍手,用一种刮目相看的眼神打量着李德裕,“我知道了!你是想等他跑了之后,再去找上门去算账,是吧!”
周围的玩家立刻发出会心的“哦~”,这个他们很熟。
奚族的那个首领,叫什么来着,现在都已经快跑到新罗了。
希望王锷能向前辈看齐。
不过这么一说,他们原本还以为接下来要触发的是隐藏任务,结果居然是主线任务吗?
终于——这泼天富贵终于也轮到他们了!
想到这里,玩家自顾自地兴奋起来,旁若无人地开始讨论是先打吐蕃好,还是先打南诏好。
最后商量出来的结果是先打南诏,一方面,云南水土好、气候也好,种什么活什么,物产十分丰富,早点打下来,正好不耽误明年的春耕,另一方面,吐蕃好歹也是跟大唐纠缠了一百多年的宿敌,到底情分不一样,得给予足够的尊重,留到最后去打。
李德裕:“……”
之前不管是在长安还是在成都,他都没怎么跟天兵接触过,只听坊间传闻,只觉得他们张扬、恣意,又莽撞、冲动,怎么想都是跟他相性不合的那种类型。
所以哪怕明知道以后会是天兵的天下,父亲也希望他能加入天兵那一方,但李德裕也没有刻意去结交过。
现在稍微了解了一些,才发现传闻都是骗人的。
正想着,就有玩家转头问他的意见了。李德裕低头想了想,道,“应该是南诏吧。”
德宗一朝,大唐在西川的政策都是联合南诏对付吐蕃,对身边带着大笔钱财的王锷来说,南诏肯定更友好一些,也会更安全。
玩家眼睛一亮。
但李德裕又道,“不过有个问题。南诏是大唐的臣属国,不可贸然用兵,得先派遣使者去拜见南诏王,质询此事,要求他们将王锷送回。”
玩家大惊失色,“万一他把人送回来了怎么办?”
你们是一点也不掩饰想打仗的心啊!
不过李德裕也不是完全没有想法。
要是没想法,他到西川之后也不会一天到晚往边境跑了。
唉,谁让他之前慢了一步,没能第一时间向天兵靠拢呢?现在雁来都已经是“摄政王”了,他想脱颖而出,就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功绩。
而且李德裕自认为不是词臣,更想做些实事,所以白居易等人的路线本来也不适合他,现在这个机会正好。
所以他说,“这样看来,还是吐蕃更合适。”
“问题是要怎么让王锷往吐蕃跑?”
“那就要靠你们了。”
……
王锷确实正在打包行李,准备跑路。
有一点李德裕想错了,王锷没有直接对他们动手,并不是因为他还指望着回京之后能花钱赎罪。
一开始他们什么都没查到,自然不需要动手,等他们查出问题来了,那院子里天兵进进出出的,又根本找不到动手的机会。
所以王锷才只是派人盯着,还在犹豫要不要下手。
然后他就收到了朝廷送来的邸报。
看完之后,他脑海里只有四个大字:大势已去!
王锷的第一反应是跑路。
按照他的想法,先将消息压下来,自己悄悄收拾了金银细软离开便是,所以他一边让家人打包行李,一边叫来了心腹幕僚,与之商议。
走肯定是要走的,但怎么走、去哪里,就需要有人来替他规划了。
不出所料,幕僚的建议是去南诏。
自从韦皋引异牟寻降唐之后,南诏那边对历任西川节度使的态度都很客气,王锷跟他们做上生意之后,彼此的关系就更亲近了。
而且那边是盟国,唐军不能直接入境追查,只要献上足够多的好处,说服异牟寻保他不难,而异牟寻开了口,朝廷那边多少会给点面子。
“天兵真的会给面子吗?”王锷很怀疑。
幕僚却捋着胡须笑道,“尚书放心,天兵办事,要的就是堂皇正大。你看她行事张扬、战功赫赫,可是至今为止,可没有哪一场战事是她们主动挑起的。她比咱们更在意‘师出有名’这四个字。”
王锷细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吐蕃、回鹘都是敌军主动入侵,河北、淮西也是以救援为名。
王锷本来是在两可之间,听幕僚这么一分析,当即决定,就去南诏!
但是偷偷溜走的计划,又被心腹否决了。
“就这样离开,不出三日,就会有人节度使不在府中。届时必然惊动各处,到处找寻。”幕僚说。
而他们的队伍就算再怎么精简,也不可能有急行军的速度——王锷的目标可不是活着到南诏,而是要在南诏继续过上跟现在差不多的生活,肯定要带上不少人手和物资——那会儿肯定还没进入南诏境内。
何况还有天兵,天兵若是帮忙追查、寻找,他们肯定是躲不过去的。
“那该如何是好?”王锷忙问。
“得让西川乱起来。”幕僚说,“到时候,尚书再以平乱为名出城,便不会有人生疑,还能带上一批补给和锐卒。正好这边乱起来,天兵肯定不会坐视不理,暂时就顾不上咱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