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42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422节(2 / 2)

然后他就看到雁来挽着王太后出现,将王太后送到主座,自己则退到了一旁。

王太后立刻威严地板起脸,厉声道,“听说你们以摄政王只能暂摄国事为由,不许她过问内库之事、既如此,就由本宫来代替皇帝清点彻查一番,看看到底谁是忠臣,谁是奸人!”

刘仙鹤听得一懵,脑海里好不容易才组织出来的语言,瞬间就忘了一半。

他对自己的话有信心,是因为女人胆子本来就小,很容易被吓住,何况这件事里头关涉的利益着实不小,不信王太后真能眼睁睁看着雁来胡来。

但雁来居然后退一步,将事情全权交给王太后来处置,那他所有的准备就都没有意义了。

虽然他不相信雁来真的这么大方,但他不相信有什么用?

像刘仙鹤这样的大宦官,有多少能力且先不说,察言观色的本事都不错,对局势也有自己的判断。

此刻,刘仙鹤就意识到,一切都完了。

要说刘仙鹤明明能看清局势,却还非要跟雁来对着干,当然不是因为他头铁,而是因为内库的窟窿实在太大了,就算他愿意掏空自己的家底来补,也是补不上的,只能想方设法糊弄过去。

现在眼看糊弄不了了,他也不再挣扎,问什么就说什么。

想象着雁来发现自己接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时的表情,刘仙鹤心头甚至还有几分畅快。

反正他已经这样了,能让她难受一下也是好的。

然而眼看王太后都怒容满面了,一旁陪坐的雁来却还是神色淡淡,似乎全然不在意。

雁来也确实不太在意。

话说琼林库和大盈库虽然是玄宗修建的,收藏了无数奇珍异宝,但安史之乱时,长安失陷,库藏皆被抢掠焚烧一空。

虽然收复长安之后,便重建了两库,但从安史之乱到泾原兵变,三十年间战乱频仍,内库自然也没什么钱。还是德宗决定彻底摆烂,不再跟藩镇死磕,改了贞元这个年号,开始到处捞钱之后,才开始积蓄。

贞元这个年号用了二十一年,永贞一年,元和五年,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以德宗和李纯那捞钱都捞不到重点的效率来说,库藏本来也不会太多,而且这几年还花了一些。

所以这件事的重点,根本就不在内库还剩多少财物,而在于……借着查贪腐的机会,将这三十年里依附着皇帝和内库吸血的那些毒瘤,一网打尽。

要知道,那些地方藩镇给皇帝进奉一份财物,就要给经手的宦官也送一份,他们还要再从内库贪一份。

而且内库的钱,时不时还要挪出一部分去做军费、赏赐,宦官们还能再从中吃些回扣。

所以真论起家底来,他们可要比皇帝丰厚多了。

刘仙鹤一开始只顾着自己,并没有想到这方面,但听到王太后问他的同伙,他马上就反应过来,震惊之中,又隐隐对雁来生出了几分畏惧。

那么,是选择闭口不言,再坑雁来一次,还是果断交代同伙,我不好过你们也休想好过?

刘仙鹤果断选择了后者。

他本来也不是什么有节操的人,否则也不会进宫来当宦官。像他这样的人,拜高踩低、欺软怕硬才是常理,既然对雁来心生畏惧,就不太相信自己能坑到她了。

但事到如今,自己的下场已经注定,那当然要多拉几个垫背的。

反正宫里尔虞我诈,本来也没什么真心,即使是共犯同谋,彼此也很难说有多么亲近,坑他们一点压力都没有。

至此,情况已经很清晰了,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顺藤摸瓜。

王太后一边派人去抓刘仙鹤供出来的那些人,一边也没忘了让人清点库内的钱物,比对账册。

眼看这边的一切都步入了正轨,雁来就干脆地告辞离开,给王太后留出发挥的空间。

……

不管是雁来竟请动了王太后出山,还是彻查内库,虽然都是宫里的事,但还是在朝野之间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这一方面是因为宫里的事必定会对朝堂产生影响,让人不得不关注,但更重要的,还是这回的动静实在不小。

大唐又没有银行,很多大宦官都会在宫外购置私第,用来藏匿自己的钱财。抄家的时候,抄出来的自然都是真金白银、绫罗绸缎,光是搬搬抬抬就花费了好几天,自然引得围观群众揣测纷纷。

这得是多少钱啊!

其实别说围观群众惊诧,就是早有准备的雁来,看到那个最后统计出来的数字,也不由得咋舌。

这下不仅内库的窟窿能填上,甚至账面上的数字还能翻个倍。

难怪历朝历代都有喜欢抄家的皇帝。

这来钱也太容易了,堪称是无本万利。

不过这也是封建时代资本主义发展不起来的根本原因,就连高官重臣的财产都没有保障,一招落马就会家破人亡,更何况是普通商人呢?

所以抄家虽然很爽,但雁来却再次想到了立法的问题。

社会要发展、文明要进步,保障人、尤其是普通人的各项权力是非常必要的,不然所有人都生活在不确定中,辛苦努力的成果随随便便被人抢走,那谁还会努力呢?

但她现在只是摄政王,提这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只能再等一等。

总之,现在有了这么一大笔钱,雁来就要规划一下该怎么用了。

这事她当然不能自己说了算,所以还是去找王太后商量。

“这笔钱虽然多,可若是坐吃山空,也花不了多久。所以我的想法,首先还是得设法将这些钱运用起来,钱生钱,才能长久。”雁来说着,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之前将皇室的各种产业分的分、捐的捐,倒是没想到这个。”

王太后反过来安慰她,“当时国库是那样的情形,就指着你来填窟窿,你已经做得够好了。况且这些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也是应当的。就是你要把这些钱都纳入国库,我也赞成。”

“那倒不用。”雁来说,“我的意思,是把公私彻底分开,用这笔钱做启动资金,我们自己来赚钱,以后宫中用度,赏赐乃至皇室宗亲、外戚的花费,都从内库出,不再需要国库拨款。”

这种想法,完全违背了天家受万民供养的理念,但是王太后想着国库和内库因为钱而产生的各种纠纷、争论甚至是案件,就觉得雁来这个分法不错,清清爽爽的,以后就没人能拿这事说嘴了。

不过……

“这些钱看着多,若要供养那么多人,可就有些不足了。”王太后不无忧虑地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