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女性文学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434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434节(2 / 2)

而她隐藏行踪的行为,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很多不知真假的传说,每个地方都坚信她曾经来过,只是无人知晓。

不过那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现在,雁来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总算将复活点开得差不多。

而这个时候,玩家的追击也终于有了结果。

他们一路控制着进度,一直追到中亚,才终于堵住了那支已经减员到只剩下不到千人的队伍。

当然了,沿路上的国家,现在都已经是大唐的属国了。

其实按照玩家的想法,直接像安西四镇那样,在保留当地王族制度和地方特色的同时,也将之纳入大唐的国土范围,只最好的。

但谁让这些小国都太懂生存之道了呢?

玩家还没动手,他们就主动开了城门,滑跪到底。

那就没办法了,希望他们将来看到旁边的吐蕃的发展速度,不会后悔。

总之,在抓住了硕果仅存的那位忠诚派的将军,并且解救出了他们扶持的傀儡赞普热巴坚之后,这场对吐蕃的战斗终于落下了帷幕,而雁来和玩家也可以班师回朝,论功行赏了。

雁来回到长安,才发现自己出差这段时间,南诏国主还送来了一封信,说是听到了天兵要进攻吐蕃的消息,不知道需不需要南诏国出一支兵马,与他们合攻?

从吐蕃出兵,到玩家应战,再到南诏国听到消息,将国书送到长安来,两三个月的时间已经不算慢了。

但那位南诏国主显然还是低估了玩家的效率。

要不是中间拖延了不少时间,这一仗根本打不了这么久。

等这个消息传回去,南诏那边估计要日夜不安了。毕竟连回鹘和吐蕃都已经被并入大唐的国土,剩下那些小国很难不生出危机感。

对雁来而言,吐蕃之战已经结束,该考虑别的了。

但是对朝堂上的大臣们而言,战争结束,才是一切的开始。

上回的灭国之战,雁来给自己弄了个回鹘可汗来当,这一回灭掉了吐蕃,她已经是大唐的摄政王了,肯定不可能再去兼任吐蕃赞普,所以朝廷给她的封赏,至少也要与此相当。

但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271章 她要为这天下——开风气之先。

上次的回鹘可汗,是雁来自己提的。

那时她与朝堂、与陛下之间的关系都颇为微妙,这样反而更合适,但现在雁来已经是自己人了,总不能再去问她想要什么。

毕竟这事在流程上,最后是要送到她这个摄政王手中批复的。

她就是真的有想法,也不方便说,只能他们自行揣摩。

好在这一回,也不像上次月食之后要让雁来进凌烟阁时那样,只能靠几位宰相自己冥思苦想,然后再去试探朝野之间的风向。

如今雁来地位稳固,这份开疆拓土的功劳又是历代未有,封赏乃是理所应当、名正言顺。

除了不方便询问雁来这个当事人,他们尽可以召集其他朝臣,共同商议。

所以这几日,政事堂那边天天都在开会。

其实他们倒也不是一点想法都没有。

雁来已经封王、摄政,按照禅位的前置程序,下一步就该加九锡了。

那就给她加嘛!

上回没加,是因为她才摄政没多久,但现在年也过了,时间也够久了,她连功劳都又挣了更新更大的,也就不存在不适合的问题。

但这个提议遭到了礼部官员的反对,他们认为,加九锡是人臣之礼,雁来却是李唐宗室,不合适。

也就是这个反对,将讨论的重点从“该如何赏功”转移到了雁来的身份问题。

之前,雁来接受番邦使节觐见也好,代替皇帝祭拜宗庙、天地也罢,礼部用的都是皇太子的礼节。所以他们认为,雁来根本没必要回到人臣的位置,直接以皇妹的身份册封储君,才算名正言顺。

既然如此,那这个九锡就不能加。

但是也有一部分臣子,觉得雁来这个“李唐宗室”的身份本来就是掺水的,所谓的皇太妹更是不伦不类,这么做非但不能名正言顺,反而只会欲盖弥彰。

还不如坦坦荡荡承认就是臣子篡夺皇位,走传统的禅位流程。

至少在刚刚经过魏晋南北朝那个乱世的大唐人看来,这样做,在礼法上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争议。

就连他老李家的天下,不也是从亲家手里抢来的嘛!

这是自从司马氏背弃了洛水之誓、取代曹魏之后,又经过数百年乱世的验证,已经彻底被这一时期的人们所接纳的观点——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没必要遮遮掩掩,反而惹人疑窦。

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不出预料走到了最后一步,找人评理。

于是这个抉择又被交到了几位相公手中。

怎么说呢,雁来的宰相是真的难做啊……但要说让几位宰相这会儿辞职,那他们可不会答应。

如果说之前还有点这样的想法,那么在雁来决定要重修凌烟阁,挑选历代贤臣良将陪祀之后,几人就已经不约而同地下定决心,要成为政事堂里的钉子户了。

除非雁来让他们走,不然他们可以干到死。

所以这个山芋虽然烫手,但职责所在,四人也是义不容辞。

李夷简作为李唐宗室,其实是比较支持坦荡一些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