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节(2 / 2)

陈景恪并不知道朝堂之上发生了什么,早上起来他就在等着朱元璋召见。

然而一直等到下午,才来了几个锦衣卫。

带头的那个壮汉拱手道:“某乃锦衣卫小旗杜同礼,奉指挥使之命保护陈郎中安全。”

陈景恪很是诧异:“保护我?”

杜同礼回道:“正是,陈郎中可有行李要收拾?我等好护送你们回家。”

陈景恪更是惊讶:“回家,陛下知道吗?”

杜同礼表情不变,只是回道:“此就非我所能知了,陈郎中别耽搁了,马上宫门就要落了。”

陈景恪略一思索就大致猜到是怎么回事儿了。

朱元璋对他产生怀疑了。

如果他只是揭皇榜,此时肯定已经在后宫给马秀英看病了。

后面的告御状,说明他揭皇榜的目的并不单纯,朱元璋对他的好感基本消失。

现在又和赵瑁贪腐案有关,对他产生一定的怀疑是很正常的。

想的更深一点,甚至朱元璋会怀疑,他故意将马秀英的病说的特别严重,好以此来要挟皇室。

不过他也只是怀疑,不敢赌这个猜测的真实性。

所以才会派一队锦衣卫跟着自己,名为保护实为监视。

接下来一段时间,如果马秀英的身体出问题,那就再让自己进宫治疗。

如果马秀英身体一直没出问题,那就说明自己在欺君,恐怕下场不会很好。

想清楚这些,陈景恪除了苦笑还是苦笑。

他还是将政治斗争想的简单了,也将历史人物想简单了。

不过还好,马秀英确实身患重病。

自己那副药也远没有那么神奇,根本就控制不住她的病情。

倒不是他留了一手,而是她的病已经根深蒂固,只能慢慢调养。

而且由于缺少先进的医疗机械,他对病情的判断也并不准确,这副药更多是投石问路。

等马秀英服用一周后,再根据她的身体变化推断她的病情,然后调整用药。

这种调整基本每周都要进行一次。

所以马秀英暗疾爆发已成必然,只希望朱元璋不要太头铁,否则历史很可能会重演。

第11章 鸵鸟朱标

陈景恪本就是空着手来的,陈远更是被从牢里带过来的,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当即就跟着杜同礼离开。

陈远还很失望的样子,好不容易入宫一趟,既没见到皇帝,也没逛上一圈,约等于没来啊。

先去那家客栈,找到了战战兢兢的冯氏。

见到父子俩,冯氏犹如看到主心骨,哭了许久。

回到家中,陈景恪很自觉的自我禁足了,也要求陈远和冯氏不要出门。

就连每日生活所需一律交由杜同礼去购买。

理由很简单,赵瑁贼心不死,说不定啥时候就派人过来灭口了。

在案子查清之前,全家都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给对方机会。

冯氏本就胆小,自然是牢牢遵守儿子的叮嘱。

陈远性子有些跳脱,但经历过地牢谋杀他是真被吓怕了,也不敢乱跑。

本来冯氏还很担心,这样劳烦锦衣卫会不会不好。

殊不知,杜同礼见他们如此识趣,心中别提多开心了。

陈景恪也没闲着,除了日常锻炼就在书房写书。

虽然他选择躺平,但并不代表就没有一点点追求。

穿越一趟,要是不在历史长河留下点什么,那不是白来了吗。

作为医生,他准备写医书,还计划写两部。

第一部是他对中医的全部理解。

考虑到李时珍是明朝中晚期人物,他决定提前将《本草纲目》这个名字占用。

第二部医书还停留在设想阶段,他准备写现代医学知识。

不需要写的太复杂太深奥,将现代医学体系搭建起来就行。

不过这部书他准备过个几十年再写,至少等到本草纲目写完再说。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