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简单的饭,粥、面饼、一荤一素两盘菜,还有一小碟咸菜。
两人用了饭,就一起去坤宁宫给马秀英请安,顺便也让陈景恪为她检查一下情况。
一见面马秀英就笑道:“景恪,在宫里可还住的惯?”
陈景恪挠挠头,实话实说道:“有点紧张,半宿才睡着。”
马秀英心下莞尔:“你这孩子倒是实诚,刚住进来都紧张,习惯就好了。”
“是,谢娘娘关心。”
“听说你在编写医书?太医院珍藏了许多医书,若有需要尽可以去找他们借阅。”
“额……谢娘娘,我知道了。”
又聊了几句,陈景恪就为她做了检查。
只是上次服药才第四天,并没有什么太明显的变化。
缺钙也不是三五天就能补起来的,抽筋儿的问题至少也要半个月才能好转。
所以这次并未对药方做出调整。
检查完他就很识趣的提出离开,将空间留给祖孙俩。
临出门的时候,马秀英告诉他:“两日后叶先生就能入京,大本堂就可以开课了。”
“虽然陛下准许你不用去进学,但作为英儿的伴读,第一天见先生你还是要去的。”
“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免得到时出错。”
第22章 突破口
陈景恪还是很想和那位四梅先生搞好关系的,这样以后做很多事情都会方便许多。
所以特意了解了一番他的性格和喜好,得出的结论是:
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这活脱脱就是一陶渊明啊。
不过他比陶渊明幸运,生对了年代赌对了人,有机会施展才华。
只是他自己并不喜欢为官,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能力之后,就在家乡过起半隐居的生活。
朱元璋屡次征召他为官,都被拒绝。
这次或许是被皇帝的诚意感动,或许是静极思动,又或许是有别的原因。
在接到朱元璋的私信之后,终于决定出山教导朱雄英。
得知这些信息,陈景恪心中也有了谱。
前期当小透明,慢慢混熟了再投其所好搞好关系。
两天后的下午,叶兑入京。
朱标对自己儿子的老师,还是非常重视的,出城十里相迎。
作为弟子朱雄英要去,陈景恪是伴读自然也要去。
同来的还有十余位儒士,其中几位还是叶兑的学生。
朱标如何礼贤下士,叶兑如何感激略过不提。
陈景恪打定主意当个小透明,一直跟在朱雄英后面,悄悄的打量对方。
七十五岁高龄的老人,须发花白身躯也有些佝偻,但精神矍铄,眼睛很清明。
这气质,一看就是大佬。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他总觉得叶兑的眉宇间带着一丝焦虑。
就在他打酱油的时候,叶兑却看向他说道:“这位就是太孙伴读陈郎中吧?”
陈景恪很是惊讶,他竟然连自己这个伴读都知道?
“正是学生,见过先生。”
叶兑用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他:“果然一表人才,听闻你医术精湛堪比御医?”
陈景恪谦虚的道:“先生过誉了,岂敢和诸位御医比较。”
叶兑点点头,叮嘱他日后好好照顾太孙云云,表现的很是慈祥。
这让陈景恪更是惊讶,这叶老先生一见面就示好是几个意思?
朱标似乎知道什么,但也只是笑笑没有多言。
一路来到乾清宫,朱元璋在大殿门口迎接,可以说相当的重视了。
不过这些就和陈景恪无关了,将叶兑接到宫里他的任务就已经完成。
后面面君环节,就是朱元璋和叶兑两人的事情了。
但有一件事情始终让他疑惑,叶兑是怎么知道自己的,为何会特意和自己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