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这个认识,他就更加惊讶了。
这小子不会是要给我讲史吧?
“不只是官位,就连学问也是权贵专属,平民是没有资格识字的。”
“音乐也只有权贵才能欣赏……所以孔子才会说礼乐崩坏。”
“孔子有教无类,将森严的血统政治撬开了一道缝……”
“秦商鞅变法,采用了军功爵制,彻底打破了血统制度。”
“从此不论出身,只要上阵杀敌立下军功,皆可为官封爵。”
“然军功爵制亦有不足之处,获取军功爵的多为武将,不通政务……”
“且民间有许多大才,并不擅于战阵搏杀,也就无法靠军功获得官位,导致大量人才不为朝廷所用。”
“于是察举制就出现了,其中最为著名,影响力也最大的,就是汉武帝首创的举孝廉制度。”
朱元璋已经震惊了,他竟然真的在给我讲史。
可是他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还是学医出身,又是如何梳理出这条脉络的?
学?
就算从娘胎里开始学,时间也不够啊。
难不成真的有生而知之者?
第29章 惊叹的朱重八
陈景恪并不知道朱元璋在想什么,他也是越说越兴奋。
不过还保持着理智,比如陈胜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就没有说。
“孔夫子打破贵族对学问的垄断,才有了今日这般的地位。”
“商鞅变法,秦国推行军功爵制,才有了一统六国之伟业。”
“汉武帝首创举孝廉,才有了大汉的强盛。”
朱元璋忍不住说道:“哼,秦皇汉武不过暴君尔。”
陈景恪倒也并没有反驳,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三人,在二十一世纪是历代皇帝人气排行榜前三名。
但那是作为后人的我们,站在文明角度来考虑的。
秦始皇一统六国,为华夏大一统打下了基础。
汉武帝打出了大汉天威,开拓西域,将华夏文明的影响力传遍八方。
唐太宗将华夏文明的影响力,推向了封建史的巅峰。
三人对华夏文明的贡献太大了,现在人享受到了三人带来的福利,自然觉得他们雄才大略是明君。
然而在古代,站在民生的角度,秦皇汉武就是暴君,风评并不好。
秦始皇的严苛统治就不说了。
汉武帝大兴土木、极尽奢靡、卖官鬻爵、残忍嗜杀、压榨百姓。
喜好长生宠信方士,甚至将嫡公主嫁给方士。
可以这么说,如果将他的名字遮住,只看他做过的事情,绝逼会认为这是哪个亡国君。
然而他是汉武帝。
这三个人里面,只有李世民,被视为明君典范。
朱元璋出身底层百姓,对秦皇汉武没有好印象,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听到他贬低这二人,陈景恪并不意外,也不想反驳。
大家站的角度不同罢了。
没必要为了一个古人,争论这些有的没的。
但他也没有附和朱元璋,而是继续自己的话题:
“军功爵和举孝廉,在最初确实为国家发掘了大量人才。”
“然而随着官僚阶层的壮大,他们垄断了孝廉的举荐之路。被举荐上来的,皆为豪强子弟。”
“后来更是出现了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这也是东汉末年以及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门阀猖獗的主要原因。”
“隋唐两朝都致力于打击士族,科举制也就是在那时被确立。”
“然而当时士族力量强大,科举制也只是在士族政治上,撬开了一道缝隙。”
“直到唐末,黄巢和朱温二人将士族屠戮一空,才彻底结束了士族门阀统治。”
“宋朝就是在一张白纸上作画,科举制才变得名副其实,也是在那时得到完善。”
说到这里,陈景恪停下来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