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陈景恪决定多给他讲一点东西,别管能不能听懂,灌灌耳音也是好的。
“圣人言就是我们所谓的道德,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遵守道德,如何来保证道德不被践踏呢?”
朱雄英正想说不知道,眼睛不经意间扫过书架上的大明律,脑中灵光一闪脱口而出道:
“刑罚。”
陈景恪都有些震惊了,这小子悟性太高太聪明了吧。
“对,正是律法。”
朱雄英小脸乐开了花,好不得意。
“若无律法兜底,人人皆可违反道德,那道德将毫无意义……”
“其实律法就是根据道德来制定的,但对人的要求远低于道德。”
“比如道德要求扶危救困,律法就没有相应的法条。”
“故德与法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是律法的根本,律法是道德支撑。”
朱雄英连连点头,这个解释简单易懂,他完全能听的明白。
门外,朱元璋和朱标倒是还好,这个道理他们早就明白了。
真正让他们惊喜的是,朱雄英竟然能自己想到道德需要律法来维护,实在太难得了。
屋内,陈景恪继续问道:“那你可知道,律法的尊严是靠谁来维护的?”
这次真把朱雄英问住了,思考了好一会儿都没有头绪。
脸上也再无方才的得意,羞愧的道:
“不知,还请景恪解惑。”
还真是小孩子心性啊,陈景恪心下好笑,也不再兜圈子,道:
“靠兵家,准确说靠军队。”
“正是因为有百万大军的威慑,大明律才能通行全国。”
第39章 圣人言可杀人
“所以儒家、法家和兵家,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
陈景恪给出了这样的结论。
朱雄英满脸兴奋,这个道理很浅显,他自然能听得懂。
朱元璋和朱标再次露出惊讶之色。
能如此清晰的梳理三家的关系,陈景恪对很多问题的认知,超过了大多数读书人。
不,甚至很多大儒看的都没有这么透彻。
攻击兵家贬低军伍的大儒可一点都不少,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若没有兵家兜底他们什么都不是。
当然,兵家太强不受控制也不行,五代十国时期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万事不可太过,平衡才是万物运转的至理。
两人本以为讲课应该结束了,正准备抬腿进去,谁知陈景恪的声音再次响起。
“圣人言也是可以杀人的,你可知如何运用它?”
朱雄英摇头表示不懂,这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以前也从未有人和他说过这个。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他人进行打击,也可称之为道德绑架。”
朱雄英茫然的道:“制高点?道德绑架?不知这是何物?”
陈景恪慢慢解释道:“道德制高点,就是以道德来标榜自己,满嘴圣人言。”
“道德绑架,就是以圣人言对他人指指点点,肆意评价打击他人。”
“比如,有人生病了没钱医治,就跑到富人家门口,要求对方出钱给自己看病。”
“若对方不给,就辱骂对方为富不仁,这就是道德绑架。”
朱雄英瞠目结舌:“这……应该没人会信他的话吧?”
陈景恪摇头道:“普通人这么做没人理,若说这话的是大儒呢?”
朱雄英皱眉不语,他隐约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可大儒为何要这么做?
既然是大儒了,应该是很有道德的人,又怎么会这么做?
陈景恪顿了一下,道:“我再给你举个例子。”
“若朝廷的政策触碰到了读书人的利益,他们就会高呼与民争利,阻挠政策施行。”
“这也叫道德绑架……他们凭什么敢这么做?”
“因为他们是读书人,道德就掌握在他们手里……他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