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6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56节(1 / 2)

(' 陈景恪也没有再说什么。

方孝孺很快就在一群士子的邀请下,在一楼的某张桌子坐了下来。

接下来就是读书人之间相互交流学问。

本来只是探讨,聊着聊着就变成了方孝孺单方面演讲。

陈景恪听了一会儿,也不禁感到佩服。

别的不说,这方孝孺的学问确实很高明,足以当大多数人的老师。

难怪他如此自信。

朱雄英毕竟年幼,听的半懂不懂,但也知道方孝孺学问深厚,折服同龄人。

心中也是欣赏不已,果然不愧是皇爷爷看中的人才啊。

陈景恪心中则是一咯噔,小朱同学可别被忽悠住了啊。

就在他担心的时候,场上的话题又变了。

从学问讲到了修心,讲到了做人做事做官。

讲到做官时,他更是直接将贪官污吏斥为吸血的蚊虫,当杀。

并直言自己支持皇帝从重从严查办赵瑁案,还万民朗朗乾坤。

这一下让在座的读书人都不敢说话了,但并不是他们认同这个观点,而是不敢乱说。

大家私底下都认为皇帝残忍弑杀,只是畏惧屠刀不敢说罢了。

朱雄英更是兴奋,小声道:“方孝孺果然和这些只会夸夸其谈的腐儒不同,难怪爷爷会夸赞他。”

陈景恪心中更加担忧,但又不能直接说方孝孺很多地方过于幼稚,只能说道:

“人都是复杂的多面的,不要被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迷惑,要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他。”

朱雄英点点头表示赞同:“人都是矛盾的吗,我懂。”

但陈景恪却从表情里看出,他根本就没听进去,心下也有些无奈。

不过也并不是很担忧,有朱元璋、马皇后、朱标和自己在,朱雄英很难长歪。

等和方孝孺接触多了,自然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了。

很快,陈景恪就发现,自己有点低估方孝孺的战斗力了。

或者说,有点高估他的政治智慧了。

没一会儿他的话题又回到了修心,并认为现在人心不古纷争不断,皆是因为不尊古。

他先是夸了一番三代之治,鼓吹当时民风是多么淳朴。

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想使天下大治必须恢复周礼。

‘能定天下之争者,唯有井田。’

‘吾以为井田不行,民不得康正统。’

井田制可以说直接触及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当即就有人站出来反驳:

‘昔王莽欲复井田而失天下,今岂可不引以为戒。’

方孝孺微微一笑道:“兄台此言差异,王莽之乱非为井田也,实乃其欺凌汉家孤儿寡母,夺其玺印,称制于海内。”

“故天下人无不视其为贼,欲剖其心挖其肺。”

“纵使其不行井田,天下亦乱,莽贼亦死。其覆亡于井田有何关系。”

然后又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比如什么商周时期人烟稀少,可推行井田制,大明人口多不行。

方孝孺就反驳说,商周时期是因为推行了井田制,制定了各种规矩,人们去遵守规矩,礼仪才能推行天下。

顺带的还鼓吹了一番三代之治:三代富庶胜于今,风俗之美胜于今,国家也比现在强盛,持续时间也更长。

很快这场学问交流,就变成了一场争辩。

方孝孺和众多学子的政变,前者鼓吹井田制,后者反对。

然而只有一人的方孝孺,却丝毫不落下风——不,准确说是他压着这群读书人单方面吊锤。

将诸多读书人驳斥的哑口无言。

陈景恪听得暗暗摇头,他终于知道,方孝孺为何会被称之为建文三傻了。

这已经不是政治幼稚,而是毫无政治智慧,天真到过了头。

一个很简单的逻辑,要是周礼真那么优秀,要是周朝人都那么讲规矩,为何会有春秋战国?

为何会有秦灭诸国一统天下。

可惜了,他陷入了自我世界,已经无法自拔。

再去看朱雄英,只见他目瞪口呆,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样。

神色里也再无一丝欣赏之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