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0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0节(2 / 2)

当朝也就只有徐达、汤和等人,才有这样的殊荣。

在欢乐中,一顿饭吃完。

陈景恪本想就此告退,将空间留给一家四口,

哪知朱标却将他留了下来,商讨起宝钞的具体操作。

朱标先说了自己的计划:“我准备在明年二月秋税结束,宣布可以用宝钞交税。”

“如此到下一次夏税征收还有四个月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尽可能的回收宝钞。”

“如此,等来年夏收的压力就要小的多。”

陈景恪不禁点头,明朝前期推行两税法,分为夏税和秋税。

夏税是从夏收开始,到八月份结束。秋税从秋收开始,到来年二月结束。

所以,收税结束的时间,离来年夏税开征间隔有四个月时间。

利用这个四个月时间,足够回收市面上大部分宝钞,余下的那些已经无法对夏税造成冲击。

“殿下此法稳妥,臣无异议。”

在朱标心里,陈景恪就是当世最懂钱币的人,得到他的认可心里也松了口气。

“先用一月时间,将此消息传遍全国,让百姓知道宝钞可以交税。”

“等到三月份再宣布可以用宝钞直接采购食盐,同时在应天府开启宝钞回收。”

“如此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百姓的损失。”

虽然这么做依然会有些人利用信息差,从百姓手中收购宝钞。

但没有盐商加入,情况会好很多。

此时他们能做的,也只是尽量帮百姓止损罢了。

闻言,陈景恪起身郑重的行礼:“殿下宽仁,臣代天下万民叩谢天恩。”

朱标叹道:“此乃朝廷政策之误导致,现在也不过是补救罢了,你不用谢我。”

陈景恪默然,这一点确实没办法否认。

宝钞弊政,皆源于朱元璋对货币认识不清所致。

不过还好,他不是那种讳疾忌医之人,及时补救尽可能的挽回一些损失。

之后两人又商量了一些细节,陈景恪再次提出了建议:

“建立专门的宝钞管理机构,负责研究钱币的发行,关注宝钞的流通情况……”

朱标颔首道:“说起此事,我正要找你。”

“新的宝钞司已经在筹建之中,只是懂钱币的人太少了。”

“就连父亲和我都一知半解,更不知道这宝钞司具体负责什么工作,又如何开展工作。”

“还需你拟出一个章程,若有更详细的指导书籍就更好了。”

陈景恪苦笑道:“臣也是一知半解……”

朱标严肃的道:“现在不是谦虚的时候,你已经是当世最懂钱币之人。”

“若你也不敢肩负责任,恐怕不久后宝钞弊政就会重演。”

这时朱元璋、马秀英和朱雄英也走了过来。

朱元璋不满的道:“你小子怕个鸟啊,赶紧将书给老子写出来。”

马秀英知道他的顾虑,安抚道:“用你的话来说,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

“不出事最好,出了事也不意外,没有人会怪罪于你。”

“有任何事情,咱们再想办法解决就是。”

有了马秀英这话,陈景恪才放下心来:“是,我会尽快将所知写下来,供陛下参考。”

朱元璋说道:“这才像话,有劲儿就给咱好好使,咱还能亏待你不成。”

陈景恪唯有苦笑。

你老朱是什么人自己心里没点数吗?我就是怕出问题,到时候你将我给杀了。

要不是马皇后开口,你今天就是说破天,我也不会写这玩意儿。

又聊了一会儿宝钞的事情,几人就转移了话题,继续谈起状元楼里的见闻。

对于方孝孺的学问和人品,大家都表示了认可。

对于他的政治智慧,大家也一致认为很幼稚。

但相对于优缺点明显的方孝孺,老朱对别的学子的表现是极为不满的,鄙夷的说出了评价:

“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