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太大了,没人能承担得起这个后果。
陈景恪也一直在关注朱元璋的动作。
老朱先是命翰林院的人,去查关于先秦的记载。
史书、诗词歌赋、随笔、地方志、族谱……
只要和先秦有关的,都要查。
主要查的是关于大象和犀牛的踪迹,以及气候变化情况。
很显然,这是为了搜集更多,关于温寒变的信息。
关于黄河的事情,陈景恪一开始还有些疑惑,老朱为何将此事拿到朝堂上来说。
难道他已经决定,要让黄河改道了?
这才两天时间啊。
还是说,他是想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陈景恪比较倾向于后者。
但随着外界舆论的变化,他又疑惑了。
这舆论肯定是有人在引导,能在应天府做这事儿的,就只有老朱一个人。
可老朱这么做是为什么?
莫不是想为黄河改道造势?
他有些不敢相信,恰好朱雄英也来问他:
“皇爷爷这是想做什么?”
陈景恪马上就有了主意:
“我也疑惑,你可以直接去问陛下,他肯定不会瞒你的。”
朱雄英立即去见了老朱,没多久就一脸兴奋的回来了。
并带回一个消息,改道。
陈景恪震惊了。
老朱这也太果决了吧,黄河改道这么大的事情,竟然说干就干?
然后就是深深的佩服,这才是老朱啊。
接下来他也开始想办法,为治黄做一份贡献。
让黄河改道,他也无能为力。
这事儿必须要经过,专业人才实地考察,然后规划出路线才行。
穿越者的见识和经验,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瞎出主意是要死很多人的。
所以他主要思考的,是如何在黄土高原、河套平原上种草种树。
前世我国专门组建了多个部门,有的顶着风沙植树造林。
有的数十年如一日的,用飞机撒播草种。
还有很多公益组织,商业机构,慈善个体等群体的加入。
等经济好转,就开始封山育林。
再加上小冰河期过去,气候转暖降雨增多……
综合作用下,黄土高原、河套平原、鄂尔多斯高原,以及其他地方的荒漠,纷纷被攻克。
从卫星遥感地图可以清晰看到,中国一步步变绿了。
这是中国人对环境做出的巨大贡献,惠及全世界。
有那么一小撮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非要唱反调。
什么全是气候原因,和人的关系不大。
就笑嘻了,和人关系不大,为什么不见别的国家变绿啊?
中国人拥有丰富的植树造林的经验,陈景恪也参与过几次植树造林活动。
还在某宝上种了几十颗梭梭树。
所以他对这事儿还是有一丢丢经验的。
先是将前世常用的植物写下来,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将不适合当前的剔除。
然后就是封山育林,在这个年代其实也很好搞。
大明满打满算才六千多万人,大多都生活在中原地区和南方。
黄土高原和河套地区,可谓是人烟稀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