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以在确定发生日食的情况下,奉天殿变得鸦雀无声。
朱元璋脸色铁青,天象来的太过突然,事先钦天监没有任何提醒。
这也不奇怪,观天并不是每次都准确。
可日食代表的意义实在太大了,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影响后续改革。
莫非要下罪己诏?
可咱什么都没做错啊。
群臣也纷纷开始思考,等会儿如何应对这个问题。
怀疑大明的合法性?
算了,族谱挺薄的,经不起折腾。
皇帝失德,下罪己诏?
这是标准处理方法。
但不能由臣子提,需要皇帝自己主动下罪己诏才行。
万一皇帝不愿意呢?
就需要备用方案。
政策有误倒是不错的借口。
当前能算得上新政的,就只有宝钞改革。
可就算是瞎子,也不敢昧着良心说新钞是弊政。
黄河改道?
民间传的倒是挺广的,但朝廷并没有做出决定啊,也不能用。
哎,要是丞相还有就好了。
除了皇帝下罪己诏,其实丞相也是个不错的背锅人选。
历史上因此下台的丞相不在少数。
不对,还有一个理由,朝中出了奸佞。
就你了,毛骧毛指挥使。
这一刻,群臣的脑电波似乎产生了连接,不约而同的将目标对准了毛骧。
这个祸害,终于有理由弄死你了。
在群臣看来,下罪己诏和处死一个奸臣,是一个根本就不需要考虑的选项。
毛骧,死定了。
大约过了半刻钟,天地重现光明。
朱元璋脸色凝重,目光如刀一般扫过众人。
群臣无不心惊胆颤,纷纷低下头。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一个人身上:“邬秉让。”
钦天监监正邬秉让立即出列:“陛下。”
朱元璋问道:“苍天何事示警?”
邬秉让早就得到其他人提醒,自然知道怎么回答:
“此乃苍天示警,朝有奸佞。”
说完就低下头不再发一言,其实他很不想参与朝争。
但他更不想逼着皇帝下罪己诏,只能将锅丢给奸佞。
至于谁是奸佞,我不知道,陛下和群臣你们去找吧。
朱元璋很是意外,但心中也松了口气。
有奸佞好啊。
既不用下罪己诏,又能合理合法的杀人。
他的目光再次扫向群臣,让咱看看砍谁比较合适。
每一个被他目光注视的人,都忍不住瑟瑟发抖。
生怕视线停留在自己身上。
当目光扫过毛骧的时候,朱元璋停顿了一下。
数来数去就他最合适啊。
这个念头一出,他似乎想到什么,目光狐疑的看向邬秉让。
此时他哪还不明白邬秉让的真正意图。
什么朝有奸佞,这就是冲着毛骧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