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9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95节(2 / 2)

当然了,事情肯定不会那么简单。

在敌人的腹心之地修筑城池,一不小心就会弄巧成拙。

要做到万无一失,需要做的事情很多。

不过这些细节问题,自然由专门的人去设计完善。

最后,朱元璋说道:“此法暂时保密,不要泄露出去。”

“等这次的革新完成之后,再着手实施。”

众人都知道事情的轻重,纷纷点头。

朱标又在应天呆了几天,了解了变革的进程之后,就再次离京前往洛阳。

本来他是想多呆一段时间的。

现在材料还没有到位,洛阳那边还在平整土地。

新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正式动工,他去了也没用。

有了混凝土情况就不一样了,很多材料都需要调整。

比如糯米的需求量就降到了最低。

古代为了保证城墙的质量,会用糯米汤当粘合剂。

该说不说,这玩意儿确实好用。

缺点是代价太大了。

糯米的产量本就低,修城墙的用量又大。

仅仅是这一项,就占据了总投入的很大一部分。

关键是粮食宝贵,修城多用一点,百姓就少吃一点。

说城墙是用钱堆起来的,一点都不夸张。

而现在有了混凝土,糯米基本可以省下来了。

朱标离开之后,陈景恪和朱雄英又恢复了往日的忙碌。

白天学习处理政务,晚上回家做总结。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陈景恪终于将《洪武算经》检查完毕。

没有任何问题。

他长出了口气,终于完事儿了。

之后就将书呈给朱元璋。

朱元璋早就知道此事,并没有多说什么,直接下旨刊印五千册发行天下。

在变法的大背景下,《洪武算经》的成书,并未引起什么动静。

毕竟只是一本算书而已,不被重视很正常。

除了陈景恪,此时还没有人意识到,这本书在科学界意味着什么。

算经的事正式告一段落,陈景恪也轻松了许多。

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去学习政务。

然而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谁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毛骧入宫密奏:“臣已查到证据,李善长乃胡惟庸同谋。”

第165章 吾死,汝等自为之。

听到毛骧的汇报,朱元璋表情有些怪异:

“李善长是胡惟庸的同谋?你可知自己在说什么?”

毛骧自然知道,皇帝为什么会是这副表情。

刚查到线索的时候,他比朱元璋还要惊讶。

“臣刚得到线索时也不敢相信,就秘密将丁斌抓捕审问,拿到了详细口供。”

“胡惟庸派李存义前去说服李善长,被拒绝。”

“后派杨文裕前去劝说,又为其所拒。”

“然后胡惟庸亲自出面劝说,并许诺事成之后,将淮西之地封给李善长。”

“李善长依然没有答应,但他说……”

丁斌是李善长的外甥,李存义是他的弟弟,杨文裕也是淮西老臣,和李善长关系莫逆。

事情变得非同寻常了。

朱元璋一张脸已经冷了下来:“他说什么?”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