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孝孺顿时就来了精神,问道:
“哪两个词。”
陈景恪说道:“人权和剥削。”
方孝孺疑惑的道:“人权?剥削?”
陈景恪严肃的道:“对,人权就是作为人最基本的权力。”
“我希望你在游历途中,结合亲眼所见,好好想一想,作为人应该拥有哪些最基本的权力。”
“至于剥削,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你也可以在游历途中,仔细感悟这个词的意思。”
方孝孺郑重的道:“我知道了,一定会好好思考这两个词的意义。”
“希望能得到一个让你满意的答案。”
一旁的朱雄英,也默默的将这两个词记在了心里。
陈景恪如此郑重的交代,这两个词肯定不简单。
他自然也想知道,到底有何深意。
接着,陈景恪将那一百贯宝钞拿出来,明确告诉方孝孺,这是皇帝给的。
本来想拒绝的方孝孺,听到是皇帝给的,就改变主意收了起来。
并表示皇恩浩荡,他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厚望。
之后三人又聊了一会儿,就各自分开。
陈景恪看着方孝孺离去的背影,久久不语。
布局那么久,希望他能结出让人满意的果子吧。
不过方孝孺只是他所有布局里的一环而已,成了最好,不成也不影响大局。
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哦,对了,冷处理那么久,也是时候重建算学小圈子了。
这可关系着他后续的大计划,不容有失。
第171章 蓝玉宝刀未老啊
送走方孝孺,陈景恪和朱雄英返回皇宫。
一路上朱雄英很少说话,做出一副沉思的样子。
回到住处,他才问道:“景恪,那个人权和剥削,到底有什么深意啊?”
陈景恪并没有直接给他答案,而是说道:
“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去寻找。”
“多看,多想,总有一天你会找到答案的。”
朱雄英很不满这个回答,但他也知道陈景恪既然这么说了,是肯定不会再回答了。
只能转而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
“你之前说,因为宋室暗弱,对外争战不利。”
“学者们为了排解心中的忧愤,只能选择麻痹自己,所以才有了理学和心学。”
“为何方才又将宋朝的虚弱,归结于儒家的怯懦呢?”
“打压兵家,不是宋太宗定下的国策吗?”
陈景恪没想到他会问出这样的问题,沉思片刻才说道:
“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宋儒和宋室算是互相成全了。”
“宋室暗弱,怕武将造反选择打压武将。”
“而儒家,作为统治学派,选择了与宋室苟合。”
朱雄英更是疑惑:“学派不就是应该为帝王服务的吗?他们这么做有什么错?”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错,大错特错。”
“学派的建立,不是为了服务帝王,而是为了解决社会矛盾,建立一套新的社会秩序。”
“服务帝王,只是顺带为之罢了。”
朱雄英明显很不认同,这个答案。
学成文武艺,售于帝王家。君主至高无上,怎么到你这里就显得这么不重要了?
陈景恪重重叹了口气,说道:
“我知道你不喜欢听这样的话,但你必须要承认人力是有限的,世界上没有全知全能之人。”
“君王就一定能认识到世界的问题在哪?他们的对世界的认知就一定是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