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61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61节(2 / 2)

“到时再从国内出兵支援辽东,说不定还能给予北元主力重创。”

闻言,朱元璋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说道:

“你的想法不无道理,不过还需要和诸将商议之后才能做决定。”

陈景恪也不禁感到佩服,不论最后这个计策能不能通过。

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朱棡的战略目光非常高。

他内心其实是支持朱棡的,以现在大明的实力,完全有能力两线作战。

只不过他不懂军事,这方面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只能看朱元璋他们商议的结果了。

接下来,众人的话题又回到税改和清查人口土地上来。

这时,朱雄英跳出来说道:“你们这是做什么啊,景恪还没说完呢。”

“方才他只说了公平公正的问题,还没说如何精简税法呢。”

第200章 没那么简单(新年快乐!)

几人这才想到,确实还没说完啊。

只是都被摊丁入亩的构思给震撼到,以至于忘了还有精简这一条没说。

朱元璋笑道:“一激动给忘了,景恪你继续说,咱听着呢。”

陈景恪笑了笑,说道:“赋税繁琐,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实物税上缴的物品繁多,这个方才我说过了。”

众人回想了一下,仅仅是农作物就分好几十类,确实很多很乱。

“其二是税种,除了朝廷规定的地税和丁税,还会加收多种附加税,比如鼠雀耗。”

鼠雀耗是宋朝搞出来的。

粮食在运输保存过程中会有损耗,宋朝就将这种损耗转嫁到了百姓头上。

最开始是地方官吏私收,后来干脆朝廷明文要求征收。

并且将鼠雀耗,提高到了百分之二十的夸张程度。

缴纳一百斤粮食的税,就要再多给二十斤的鼠雀耗。

总共要缴纳一百二十斤。

宋朝赋税之重,堪称历朝历代之重,那是一点都不带假的。

元朝时期,虽然朝廷没有加收鼠雀耗,但地方官吏一直在变着花样的收。

明朝也好不到哪去,名义上没有,但地方官巧立名目,用各种方法在征收多种附加税。

政治清明的时期,附加税和正税持平。

政治昏暗时期,附加税是正税的几倍甚至更多。

“复杂繁琐的税务,既增加了征税的难度,也为官吏提供了贪腐的空间。”

“所以有必要进行简化……”

“我以为,可以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现钱。”

“此法我称之为一条鞭法。”

“再结合摊丁入亩之法,将所有的税统一均摊到天下的土地里,最后以田税的方式征收。”

“最终实现田多者多交税,田少者少交税,无田者不交税。”

朱标赞道:“如此一来,税制就被简化为了田税一项,且由实物税变成现钱。”

“既方便了朝廷征税,又可使地方官员难以作弊。”

朱元璋说道:“以往杂征都被地方官吏截留,并未进入国库。”

“现在将杂征并入地税,全部都要上交国库,可以增加朝廷的税入。”

“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确实比两税法更加高明。”

马皇后却有不同的考虑:“好是好,可收获季节往往是粮食最便宜的时候。”

“如果实行此法,交税的时候粮商竞相压价,等交过税再抬高粮价,百姓就要吃两次亏啊。”

其他人都默然不语,确实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可比起优点,这点缺陷完全可以忍受。

如果不是马皇后提,他们压根就不会在意。

朱元璋想了一下说道:“此事好办,义仓会在粮食收获的时候收粮备荒。”

“只需要规定一个最低购粮价格,托住粮价不会降的太低,就可减少百姓的损失。”

马皇后也知道此事在所难免,就没有再多说什么。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