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62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62节(1 / 2)

(' 这时,陈景恪说道:“其实这也是我支持开海的原因。”

“百姓家里都种的有棉花,但现在棉织品除了交税,基本只能自用。”

原因很简单,家家户户都种的有棉花,谁还买别人家的啊?

靠城里人那点需求量拉动消费,只能说在这个年代很不现实。

“但棉布等棉织品,在海外是非常紧俏的。”

“海商收购远销海外,百姓就可以用卖布的钱缴纳赋税。”

“粮食可以囤起来,等价格贵了再出售。”

“除了棉织品,别的商品也是一样的。”

“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其它各种手工品,都有机会卖到海外去。”

朱标点头道:“这确实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但具体如何施行,还需要详细的谋划才行。”

陈景恪决定,再给他们上点猛药:

“想摆脱王朝周期律,就不能和之前的朝代走一样的路。”

“历朝历代的财政都系于土地,土地制度崩溃,国家也就亡了。”

“大明要开源,要给百姓找到更多可以活下去的路。”

“开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目的是替百姓找一条不同的谋生渠道。”

“如此,就可以增加百姓抵抗风险的能力。”

“就算将来失去了土地,他们还能靠别的方法活着。”

“而不至于和之前的朝代那般,土地制度崩溃,百姓马上就活不下去,只能造反。”

“开海容易,引导难。”

“虽然宋朝海贸兴旺,可真正从中获利的只有海商和朝廷。”

“占人口大多数的百姓,依然只能靠土地为生。”

“如果我们不能找到有效的引导办法,就会步宋朝的后尘。”

王朝周期律?开源?引导百姓?

听到这几个词,朱棡和朱棣都有些麻了。

不是,你们平时就在研究这些问题的吗?

朱元璋几人表情只是有些兴奋,就没有别的了。

这些问题,大家确实聊到过。

一本正经的上课只是少数,大多数时候就是闲聊,聊到哪是哪。

王朝周期律自然也聊到过。

只是不一样的是,以前陈景恪只说王朝周期律形成的原因,却没有说过破解的办法。

嗯……也不是完全没说过,只是笼统的提了一下。

发展生产力,是最有机会打破周期律的。

可问题是,生产力是想发展就能发展的吗?

今天他首次拿出了具体的策略,开源。

既然之前的朝代,都是因为土地政策崩溃而灭亡,那我们就找到更多活下去的办法。

这个想法确实不错。

可问题又来了。

朱元璋问道:“可是,如何让百姓从开海中获利呢?”

“总不能给他们每家发一条船,让他们去做海贸吧。”

“噗……”朱雄英一个没忍住,笑喷了。

看着笑不停的大儿子,朱标只觉得手痒痒的厉害。

朱元璋却没有生气,而是道:“莫非爷爷又说错了?”

朱雄英摇摇头,说道:“方法景恪方才都已经说过了啊。”

朱元璋愣了一下:“啊,说过了吗?”

朱雄英解释道:“棉布啊,让百姓种棉花织布,把布卖给海商获利。”

“理都是相通的,海商售卖的商品需要从民间采购。”

“朝廷引导百姓生产相关商品就可以了啊。”

“有些地方比较偏远,海商可能不愿意去。”

“这时候朝廷就要想办法,帮助百姓把布卖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