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几下,脚下的石头就出现了血迹。
朱雄英深吸口气,也没了看下去的心思,一甩袖说道:
“我累了,回去歇息吧。”
说完转身就走。
宁吉忠拔腿就跟了上来,说道:“太孙莫要与他这蠢人一般见识,回头我狠狠教训他。”
朱雄英摇摇头,没有说什么。
陈景恪出声道:“宁提举无需解释,太孙心如明镜,什么都知道。”
宁吉忠这才闭嘴,殷勤的在前方引路。
方才他趁机提起梅老实,本意是看太孙能不能赏赐点财物。
有了钱,梅老实就可以给两个儿子买媳妇。
谁知道竟然直接放良了,还要授官,这简直就是天大的惊喜。
都说太孙乃天命之主,将来他登基必将造福天下。
看来传言确实是真的啊。
还有这个陈伴读,传说里的应命贤臣,果然贤明。
大明未来可期啊。
第214章 生产力改变生活
回到安排好的住处,朱雄英叹道:
“之前你总是和我说,匠籍是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阻碍。”
“我一直想不明白,此法明明是为了保护工匠。”
“防止因人员变动导致技艺失传,为何会反过来阻碍生产力发展?”
“现在才明白,匠籍之害竟如此之大。”
“连梅老实一家这样的大匠都尚且如此艰难,更遑论其他工匠了。”
陈景恪回道:“情况或许比你想的还要严重,徐老大应该知道一点。”
朱雄英将目光看向徐允恭:“将你知道的告诉我。”
徐允恭本不想参与到这种事情中来,但朱雄英问了,他也没准备隐瞒。
就将自己知道的情况讲了一下。
朝廷嘴上说给工匠发俸禄,但那点钱吃饭都不够,还很难全额拿到。
大部分都被官吏找各种理由克扣了。
怕他们的心野了,还不允许接私活赚钱。
工匠的生活也就比乞丐好那么一点。
所以即便再苦再累,都期盼着朝廷能有活分派给他们。
不是因为他们想干活,而是差遣一般都管饭,不用饿死。
然而很多时候,连这点小小的祈求都是奢望。
应天的达官贵人驱使工部的工匠,就和驱使奴隶一般。
干活不给钱不管饭,做的不满意动辄惩罚。
因为不属于朝廷差遣,工部也不管饭不给工钱。
所以匠籍之下哀嚎一片。
朱雄英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天天跟着陈景恪学习,他对生产力、对工匠的认识更加深刻,知道其中的重要性。
只是绝想不到,工匠面临的情况竟然如此悲惨。
这才是立国之初就如此了,以后更是难以想象。
他没有问这种事情群臣是否知道,因为他知道答案。
文武百官哪个不知道?说的更狠一点,皇帝难道就不知道?
没人在乎罢了。
不,应该说他们很在乎。
如果匠籍取消了,工部和将作监的官吏去剥削谁去?
文武百官想修建亭台楼阁,就没有免费劳动力了,就要花更多的钱。
所以匠籍必须存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