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8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88节(1 / 2)

(' 三眼铳就是三根尺长的铁管,呈品字型摆在一起,后面有一根长长的木棍方便手持。

将火药弹丸装进铁管,点燃引信对准前方喷射。

九眼铳和三眼铳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有九根铁管。

这玩意儿实在是太原始了,没有什么瞄准装置。

点燃后对准大致方向激发就可以了。

射程很短,但进入射程后的威力却不小。

原因很简单,三根管甚至九根管的喷子贴脸输出,威力自然小不了。

但因为射程和装填速度等原因,临战基本也只有射击一次,之后就进入肉搏战了。

陈景恪并没有说改良的办法,一来他自己也要好好想想该怎么改,二来和这些当兵的说了也没用。

他们只负责使用火器,制作火器是军器局的职责。

改良火器的事情,还要等回京之后再说。

检阅了一番水师,朱雄英才心满意足的返回石港铺船厂。

在亲眼见到滑轮组升降帆的实际效果后,终于启程前往下一处地方。

这次他准备去福建、江西、湖广去逛一逛,顺便和朱棡见一面。

他倒是想去两广云贵四川去转转,只是别说朱元璋了,陈景恪也不允许。

此时两广和云贵的气候环境太危险了,万一他在那边出点事儿,后果太严重。

四川则是路途难行,也不能去。

朱雄英也没有一味的赶路,时不时的就会去农村看一眼。

虽然他看到的,基本都是地方官想让他看到的,但总算是对民间有了一定的了解。

毕竟身边有个陈景恪不时的提醒他,你看到的情况再差十倍,就是真实情况。

他想认不清都不行。

陈景恪也没有忘了自己的打算,途中再次出手改良了织布机。

在一户农家参观的时候,他见到了这个时代的织布机。

和他小时候见到的几乎一样,但他很轻易就看到了一样不同之处。

这个不同之处,让明朝的织布机,比起前世他小时候见到的,效率低了好几倍。

这个不同之处就是,飞梭。

此时的飞梭是一根长木条,上面缠着线圈,要手动放线才行。

前世他小时候见过的织布机,飞梭是一个木头雕刻的梭子,中间掏空有一个滑轮。

那个滑轮和鱼竿上的绕线轮有点相似,可以自动放线。

织布的人只需要不停地扔飞梭就行了,节省了手动放线的过程。

不知道这种飞梭是什么时候发明的,但无所谓,至少现在还没有。

于是他再次出手,改良了飞梭。

织布的妇人稍加练习,就可以娴熟的使用,织布速度快了至少五六倍。

这下众人无不再次感到震惊。

只是一个小小的变动,竟然能将织布的速度提高数倍,实在是厉害啊。

这要是推广天下,不知能节省多少人力,创造的价值无可估量。

朱雄英脑海里,不禁浮现出陈景恪经常给他说的一句话:

生产力改变生活。

实乃至理名言也。

第215章 无题

陈景恪最近几天搞了不少发明,但要说最让众人震撼的,反而是织布机的飞梭。

弹簧、轴承、滑轮组,都可以看做是全新的发明。

大家在震撼之余,也只是觉得他很厉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就好比一个学渣,不会去揣测次次考一百分的人,是怎么考的一样。

正因为太厉害,他们反而不愿意去想,为什么陈景恪就能发明出轴承和滑轮组。

而是很自然的将一切归结于天赋——我做不到,他厉害是应该的。

但飞梭不一样,这就是一个改良,一个他们完全能看懂,也能做到的事情。

梭子他们见过,钓鱼用的绕线轮他们也见过——绕线轮宋朝就有了。

只需要转变一下思维,将两者组合在一起,就能让织布的效率提高五六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