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93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93节(2 / 2)

这意味着什么?

对个人来说,意味着军功。

对于群体来说,意味着军方不会遭到太大的打压。

对他们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然后他们就升起无限好奇,这个帝国计划到底是什么?

只是很显然,知道这个计划的人并没有给他们解释的打算。

陈景恪说道:“还是刚才那句话,百万常备军对朝廷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更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军方自己内部。”

“要如何保持这百万大军的活力?”

“人的想法是会变的,一开始他想去军中谋一个出身。”

“三年五年之后,他的想法变了,可能就不想当兵了。”

“有些人有那个野望,却没有那个能力。”

“当兵五年十年还是寸功未立,这样的人留在军中真的合适吗?”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个池塘如果没有活水注入,就会发臭变成一滩死水。”

“军队也是一样的,如果不能及时吸纳新人,也会变得死气沉沉。”

“可是军队人数是有上限的,如果没有退役制度人数始终是满的,新人如何加入?”

“最后就会造成,想进来的新人进不来,想出去的老卒出不去。”

“军队也是需要人才加入的,人才在哪?”

“在民间。”

“如何将民间的人才吸纳入军队?只能通过广撒网的方式。”

“每年都招募一批新兵,总有一部分是适合军队的人才。”

“有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加入,军队才能保持良性发展。”

众人不禁点头认同,听起来似乎真是这么个道理。

但他们也有疑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极大的行政成本。

朝廷真的能负担的起吗?

陈景恪喘了口气,继续说道:

“退役制度,还能有效防止军头的产生。”

“士兵常年和军官待在一起,双方会形成很深的私人关系,很容易拉帮结派。”

“长期下来,会动摇国家的根基。”

“如果保持士兵的流动,三五年更换一批,军官想拉拢士兵也没有机会。”

朱元璋眉头一挑,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啊。

没想到退役制度竟然还有这好处,看来真的要重视起来了。

徐达代表军方提出了一个疑问:“实践证明,老兵的战斗力就是远强于新兵的。”

“在退役制度下,如何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陈景恪说道:“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纠正一个不正确的观点。”

“魏国公你此言,往深处想就是不把人当人看。”

徐达想要辩解,被他伸手阻止:“先听我说完。”

“老兵战斗力更强,就活该一辈子生活在军队吗?”

“就因为他战斗力强,就要剥夺他过普通人的生活吗?”

“好用就往死里用,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

徐达脸色露出一抹苦笑,深究起来他那句话确实有点这个意思。

朱元璋的表情则有点不自然,你小子指桑骂槐是不。

“虽说慈不掌兵义不掌财,可作为统治者,如果我们不把人当人看,而是当做数字当做筹码,那将是天下最大的灾难。”

“追求荣华富贵,追求个人荣誉,这没有错。”

“可作为华夏子孙,作为大明的统治阶层,我们理当有点更高的追求。”

“在座的诸位已经确定要青史留名。” ', '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