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年,咱只给你们半年时间,必须完成军制革新。”
“如果让咱知道谁阳奉阴违阻挠变革,休怪咱不留情面。”
“是。”群臣齐声回道。
这还不算完,为了配合本次军制改革,朱元璋还将心腹大将派往各地坐镇。
冯胜去了应天坐镇;傅有德去了川蜀,顺便负责扫平当地南蛮作乱。
汤和去了两湖坐镇;晋王朱棡还在半道,就被命令返回江西大本营坐镇。
延安侯唐胜宗坐镇陕西;吉安侯陆仲亨镇山东……
天下各地,都有军中大将坐镇,确保军制改革平稳进行。
而这一连串的人事任命,也凸显出朱元璋对此次改革的重视。
让群臣不敢生出一丝懈怠之心。
第279章 自绝于军方
军制革新来的很突然,对军队来说是个巨大的震动。
但震过之后就没有然后了。
朱元璋亲自主持,又派军中大将去各地坐镇,没人敢闹事。
部分人有意见,也都是通过正常途径上奏,不敢私下搞小动作。
预备役牵扯到了地方,每年二十天的军事训练,是增加了百姓负担的。
不过朝廷这几年接连采取惠民措施,百姓得到了太多好处,对此也只是嘟囔两句并没有反对。
当然,没有人带头百姓也不敢反对。
那么有人敢带头吗?
没有。
因为敢带这个头的人都没头了。
朱雄英亲自主持的军中教化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为了这项工作,在陈景恪的建议下,在军中增设了一个职务。
抚慰使。
作为军事主官的佐官,专门负责思想教化工作。
百户以上的军事单位,皆设有该职务。
增设一个职务,本来是很麻烦的事情。
但主持这项工作的是太孙,事情又另当别论了。
这个命令被以最快的速度执行了下去。
反倒是陈景恪极力主张的文明治军,遭到了普遍的抵制。
但没多久,朱元璋任命蓝玉为中军都督府断事官。
明朝军制,以中军都督府断事官为五军断事官,总治五军刑狱。
蓝玉这个职务,就是最高军事大法官。
蓝玉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上奏朝廷,请求恢复军正制度。
军正是秦汉时期的军法官。
之后的历朝历代,为了精简机构,就将这个职务和别的官职合并了。
说白了,秦汉以后就没有专门的军法官了。
确实缩小了军官规模,但也让军法的执行失去了规范化和制度化。
蓝玉上任后的第一枪,就是恢复军正制度。
在都司一级设置军正署,总管军法的执行。
朱元璋乾纲独断,直接签署命令恢复军正一职。
老朱自然不会反对,因为这都是私下商量好的。
恢复军正制度,也是陈景恪的建议。
军正署大约相当于前世的军事法庭。
否则,以蓝玉的脑子,累死也想不出这玩意儿。
一开始大家都没把军正署当回事儿。
军法这东西,该怎么执行全看将领的意思,军法官就是吉祥物罢了。
然而很快大家就发现,事情好像和他们想的不一样。
军正署和抚慰使合作,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文明治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