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明年开春,熬了一个冬季的草原人疲马瘦,战斗力能降低一半。”
“且春季也是女人和母兽产崽的时期,最忌讳迁徙奔波,那才是最适合我们出击的时候。”
徐达分析道。
他的这番话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草原人秋季南下劫掠,中原人在春季北伐,这是汉朝时期就总结出来的规律。
直到今日都还适用。
违反这个规律去作战,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该做的事情。
陈景恪补充道:“我们和草原的战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分出胜负的,而是旷日持久的拉锯战。”
“没必要为了出一口气,就拿将士们的命往里面填。”
“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朱元璋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刚才不过是一时气愤,被大家一劝就冷静了下来。
然后下旨令北边诸将严防死守,不可轻易出战。
但与此同时,他又给朱棡和朱棣分别写了一封信。
你们老子咱很生气,明年开春必须狠狠的揍他们,要不然咱就不认你们这俩儿子。
本就对被动防守不满的兄弟俩,接到信之后战意直接拉满。
然后派出更多的探子,去打听蒙古的详细信息。
其实从夏季接到出征命令时开始,两人就一直在收集蒙古的各种信息,掌握对方的行踪。
为来年北伐做准备。
毕竟中原北伐草原,最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人。
提前收集消息,情况会好很多。
朱元璋自然不会如此放心将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两个年轻的儿子,还是派了老将到军中坐镇的。
朱棡因为久经杀场,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就派了宁侯张温和永平侯谢宁前来助阵。
永平侯谢宁是太原城的修筑者,也是朱棡的岳父。
朱棣更加年轻,且未挂帅出征过,老朱就将在四川的傅有德抽调回来,派到他身边当副帅。
至于为啥不让徐达出马。
原因很简单,军方第一人要坐镇洛阳才行。
尤其是马上就要发生皇位更替,更需要徐达坐镇洛阳,以防万一。
第285章 朱元璋的无力
一直忙碌到过年,才终于制定出大致的计划框架。
看着这份长达十四万字的工作计划,陈景恪长长的舒了口气,然后露出欣慰的笑容。
这玩意儿放到前世,肯定会被领导打回来。
写的什么玩意儿,不清不楚的也能用?
但放在明初,就是划时代的东西。
其他人也都是如此,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看向陈景恪的目光,更是充满了敬佩。
作为朱标的核心团队成员,未来必然身居高位。
他们心中是非常骄傲和自信的。
可是自从陈景恪出现,他们的认知受到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以前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了解国家,将来走到关键岗位,必然能干出一番成就。
做完这份计划,他们才知道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和可笑。
可以说,这次的工作计划,对他们的认知进行了一次重塑。
而带领他们完成这一切的陈景恪,今年才刚满二十岁。
这是何等的天纵奇才。
更让他们感激和敬佩的,是他的谦虚和无私。
如果他们拥有这么高深的学问,尾巴早就翘到天上去了。
可陈景恪始终保持着谦虚,哪怕是授课也是以商讨的语气,而不是用必须如此的命令方式。
而且这种经验,换成他们肯定会藏起来,传给自己的子孙。
就算会教几个弟子,那也是有所保留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