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是,自己选择了遵守‘臣道’,主动降低在皇帝心目中的危险性。
其他人在知道自己的打算之后,就更不会向自己靠拢,那简直就是往火坑里跳。
徐允恭是魏国公继承人,妹妹徐妙锦还是未来太孙妃,身份更加敏感。
徐达让他离开洛阳,疏远双方的关系,就成了必然。
不过,徐达也只是希望双方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并不是绝交。
所以将四子徐增寿送进了洛下书院学习。
在朝堂上,也一直支持陈景恪。
从政治角度来看,这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可徐达毕竟不是天生政治家,更何况陈景恪还救过他的命。
所以他心中是充满愧疚的。
陈景恪表现的越是善解人意,他就越加的内疚。
陈景恪自然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转移话题道:
“陛下说要找勋贵们谈一谈,不知道是什么结果,反对的人应该很多吧?”
徐达收拾情绪,摇摇头说道:“陛下亲自开口,就已经代表了他的态度,谁敢反对?”
陈景恪一想也是,最怕老朱的不是别人,恰恰是离他最近的这些人。
“仅仅是不反对还不行,若没有大家的支持,这条法令很难推行。”
勋贵是当前最大的地主,天下人都在盯着他们。
如果他们不支持,那这条法令就毫无用处。
徐达说道:“你放心,大家都很支持这条法令。”
“等法令颁布,诸位国公会第一时间将手中的土地处理了。”
陈景恪见他不像是说谎,又没有丝毫的不情愿,很是惊讶:
“陛下给了你们什么好处,竟然让你们如此配合?”
徐达神秘的道:“不可说,不可说啊。”
“反正这个好处很大,大到能让我们支持陛下的任何决定。”
说到这里,他郑重的道:“所以,你有什么想法就尽管拿出来。”
“只要是对大明有利的,我们都会全力支持,并将所有反对声音压倒。”
陈景恪更加好奇了,老朱到底开了什么条件,竟然让这群勋贵如此卖命?
第306章 新书构思
作为改革者,最怕的是什么?
被敌人杀死吗?
不,是自己的政策被反扑势力废除。
华夏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变革,真正能保留下来的百不足一。
陈景恪自然也担心这一点。
即便朱元璋有足够的威望能弹压反对派,他还是小心翼翼。
很多过激的政策并没有真正实施。
之前他都是拉着勋贵一起打官僚士绅。
就算是要动勋贵的利益,也会在别的地方做出补偿。
阶梯性收税,不是针对特定群体,而是通吃。
将所有人都得罪的那种。
反扑会前所未有的强烈。
以朱元璋的威望和强势,自然不惧怕这种反扑。
可也会导致全国动荡,不利于大明的发展。
所以陈景恪才会先从小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放开对商业的限制。
然后将一部分多余人才和资金,引导向商业方面。
既能降低反扑的烈度,又可以促进商业的发展。
而商业发展,最终会作用在生产力发展上。
但这只是计划,谁都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实施。
陈景恪自己心里也没底。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朱元璋竟然悄无声息的将勋贵给摆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