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65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65节(1 / 2)

(' “一部分是从南北朝就传下来的军事贵族,一部分是以五姓七望和江南十二名望为核心的士族群体。”

“宋太祖家里也累世公卿,他麾下的统治阶层,也大多都是出身名门。”

“我们虽然常说肉食者鄙,但有一点必须要承认,家学渊源非常重要。”

“正所谓三代才能出一个贵族。”

“人家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礼仪学识、为人处世的方式等等,都不是普通人所能比的。”

“如何做官,如何做一个合格的贵族,也是他们自幼就接受的教育。”

“这些人治理国家,可能不会大治,但只要君主不瞎折腾,一般也不会大乱。”

“大明不一样,从开国功勋到建国后提拔的文臣武将,十有八九都是穷苦人出身。”

“书香门第,就算是家世好一点的了。”

“他们的能力或许不差,可在眼界见识上,比起累世权贵之家还是差了一筹的。”

朱元璋点点头,何止是差了一筹,而是很多筹。

当皇帝越久,他对家学渊源这一块的认识就越清晰。

当然,在内心里他是骄傲的。

咱泥腿子出身,照样得天下建立了大明,比那些出身名门望族的人强太多了。

也正是因为这种思想,让他表现的有些刚愎。

直到陈景恪的出现。

被陈景恪降维打击之后,他才接受了现实。

教育真的很重要。

系统性的教育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几代人积累的经验教训,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这也是他留陈景恪在宫里的原因之一。

虽然不知道陈景恪的师承,但很显然他是接受过系统性教育的。

尽管不全面,可已经足够优秀了。

把他留在宫里,言传身教培养朱家下一代,能让大明少走很多弯路。

事实证明,他的计划成功了。

不说朱雄英,仅仅是经常和他接触的朱柏、朱椿、朱高炽等人,都远比其他皇子皇孙优秀。

陈景恪感觉有点口渴,用手碰了碰杯子,朱雄英很自然的拿起茶壶给斟满了。

老朱和朱标都习以为常。

端起茶一饮而尽,陈景恪说道:

“就和太子方才说的那般,大明勋贵普遍有嚣张跋扈、为恶乡里的问题,和他们的出身有很大关系。”

“没有接受过系统性教育,不知道该怎么当勋贵。”

“所以我觉得太子的提议很好,建一个书院,专门教导新晋勋贵,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勋贵。”

老朱三人再次点头,教育必须要提上日程了啊。

陈景恪继续说道:“不只是勋贵,官吏也是一样的,大明的官吏普遍短视。”

“这种短视就体现在,容易走极端,无节制的弄权贪腐。”

“所以,新入职的官吏,也应该去接受一段时间的培训。”

“官吏要晋升了,也要进去培训一段时间。”

“如此,虽然不敢保证大明的达官显贵都清廉如水,至少可以确保一个下限。”

第418章 官

开办官吏、勋贵学院的事情就此敲定。

关于培训内容,忠君爱国的思想是必然的。

陈景恪则进一步提出了为国为民的思想:

“如果朝廷对‘官’的定义,仅仅是为朝廷牧民的牧羊人,那么贪腐之风必然盛行。”

为天子牧民,放牧的牧。

汉朝的‘州牧’一职,就是因此而来。

这个词本身就对百姓充满了歧视。

在这个语境下,当官仅仅只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是为天子打工的打工人而已。

我贪的是天子的钱,草菅的是天子的‘羊’的命。

在这种情况下,官员贪腐就是天经地义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