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个月,大明一点都没闲着。
持续不断地往燕国输送人口和物资,燕王和晋王那边发动战争,也需要大量的物资。
明年开春新的诸侯王就要前往封地,朝廷必须为他们准备足够的资源。
可以说,整个朝廷犹如拧紧的法条,一刻不停的转动着。
而朱雄英也顺利到达南方,和诸部首领举行了会盟。
再次就一个华夏思想达成共识,并就华夏思想的推广进行了磋商。
最终在皇太子的软硬兼施下,诸部全盘接受了朝廷的新政策。
但同时他们也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皇太子纳几名土民女子为妃。
朱雄英立即就明白了他们的打算。
大分封。
将来这些女子生下孩子就是亲王,要建立封国的。
到时候这些人在大明混不下去了,去封国也是皇亲国戚。
对于这个打算,他倒是没说什么。
非常正常的事情。
而且他也有自己的谋划,就顺水推舟的将那几名女子纳入了后宫。
别说,那些女子一个比一个水灵。
见他接纳了这些女子,那些土人首领就变得更好说话了。
各种政策顺利落实。
与此同时,陈景恪正在参加一次典礼。
修建了两年多的钟楼终于完工。
对于这个钟楼,朱标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亲自过来参加了典礼。
二十八丈高的钟楼,在洛阳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
上面硕大的钟表时刻提醒人们,时间的重要性。
当然了,大家最关注的还是殷薯,都在扳着手指计算收获时间。
第432章 学傻了
老朱对殷薯有多重视呢。
一句话来形容:吃住都在殷薯地旁边的窝棚里。
他真就在地头搭了个窝棚,一点都不夸张,尽管几十米外就是房屋。
马娘娘也是一日三趟往这边跑。
嗯,主要是负责给老朱送饭。
把陈景恪看的目瞪口呆,不知道的还以为两口子在玩角色扮演呢。
但他们俩确实沉浸其中不可自拔。
殷薯确实好活,很顺利的发芽出苗。
一个月后苗成,仔细数了数总共有苗106颗。
对于这个出苗率陈景恪倒没说啥,大块红薯本来就不适合育苗。
前世普遍都采用中小块的,出苗率高还不浪费。
最后插秧种植,正好够半分地的。
接下来就是照顾了,老朱每天睁开眼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观看长势。
每天除草捉虫,照顾的别提多仔细了。
又长了一个多月,秧苗郁郁葱葱非常的喜人。
陈景恪却食指大动,前世红薯叶可是一道美食啊。
即便后来工作了,还经常去乡下摘红薯叶吃。
于是在他的鼓动下,老朱采摘了一些肥嫩的叶子,马娘娘亲自下厨制作。
炒了一盘菜,还制作了卷菜馍,还有菜窝窝头。
实话实说,马娘娘的厨艺一般。
然而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别的原因,大家吃起来却都觉得非常美味。
老朱一个劲儿的夸赞:“好吃,真是好东西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