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九书屋 > 时空穿越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07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

设置X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07节(1 / 2)

(' 她很清楚,必须先保住朱椿。

朱椿是她宫中地位的保障,她有话语权了才能保住另外两个儿子。

所以,朱桂犯错之后她没有求情,而是站在朱元璋一边。

其目的就是为了不牵连到朱椿。

等保住朱桂之后,她又找到陈景恪打感情牌。

她很清楚,老朱活着的时候,很多事情都不用担心。

等老朱不在了,朱标和朱雄英不会再如之前那般,容忍亲王们犯错。

尤其是朱雄英,更不会放纵叔叔们肆意妄为。

而陈景恪,是最能左右皇帝和太子意志的人。

先和他打好关系,才能为两个儿子多争取一些机会。

当然,最坏的那种可能出现的概率并不高,只是作为母亲,她要未雨绸缪。

面对郭惠妃,陈景恪也非常无奈。

且不说她的身份,仅凭和朱椿的关系,他就不能不在意她的感受。

如果她一上来态度就很强硬,大可以直接回绝。

现在她放低姿态,事情反而不好办了。

这就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陈景恪还能说啥,只能说,会想办法将两位亲王引入正途的。

-----------------

老朱忙着教育儿子的时候,朝廷则在忙着大分封之事。

可以说,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大分封。

整个朝廷都在围绕此事运作。

收集各种物资,迁徙人口,协调船只搞运输,各种人才的配备等等。

南洋那边也没有闲着,傅安调集了所能调动的所有资源,在各个封国建立了一些房屋。

总不能让刚迁来的百姓,全住在野地里吧。

不过还好,第一批迁徙过来的人口不多。

每个封国大致在一千户左右,一个大镇子就能装的下。

否则累死他也忙不过来。

至于后续的建设,就由各封国自己进行了。

在此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殷薯再次喜获丰收。

产量方面,印证了之前的猜测,大面积种植不可能细致照顾,产量有所下降。

即便如此,亩产也有一千四五百斤的样子。

亩产千斤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群臣最后一丝担忧也消失了。

殷薯多了,自然也就可以稍稍拿出来一些食用。

本来陈景恪还想大展身手,然后大明的顶级厨师告诉他,什么才叫专业的。

各种他能想到的做法,人家直接就弄出来了。

什么殷薯干、殷薯粉、烤殷薯、殷薯粥、殷薯丸子,应有尽有。

还有很多他想都没想到的吃法。

不过缺点也被证实,确实不能多吃。

不过半粮半殷薯,吃起来口感很好,还没有那些副作用。

堪称完美级别的辅粮。

有了这些殷薯育苗,再加上上半年预留的秧藤,秋茬殷薯预计能种两千余亩。

老朱兴奋的道:“明年,殷薯就可以在民间大规模种植了。”

“咱大明的百姓,就能少饿死许多人。”

不过随着殷薯的变多,另一个缺点也凸显了出来。

储存。

这东西水分太大,储存不易。

这也意味着,它不能用来缴纳赋税。

不过永远都不缺折中的办法,全国土地固定收税。

按照上中下三种田进行征税,每亩田固定缴纳一定的钱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翻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