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来的就是忠诚和认同感。
大明激进的改革,遭到了很多保守派的反对,却始终没有引起大的乱子。
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百姓记着朝廷的好。
有人想鼓动百姓抵制新政,也基本得不到响应。
在百姓看来,这么好的朝廷怎么会制定害民之策?
肯定是你们这些当官的有问题。
可以说,大明朝廷是亲眼见识到了,掌握舆论带来的好处。
解缙作为掌管朝廷喉舌的人,比一般人更明白这一点。
“好,回去我就收集历朝历代军队情况,和神机营这次的行动做对比。”
“不过,陈侯何不自己写一篇文章,想来效果会更好。”
陈景恪点头道:“我会写的,最好请太上皇和太子写一篇。”
老朱当即就说道:“明天我会派人将文章送到翰林院。”
朱雄英也同样如此。
之后老朱、朱雄英和陈景恪,开始向徐允恭他们布置具体的任务。
其实主要是陈景恪布置任务。
先给将士们做思想工作,尽量不要让他们带着怨气去灾区。
每一期的大明周报,都必须读给将士们听,让他们知道万民感谢他们。
当然,光有荣誉还不行,还得有实打实的好处。
“告诉将士们,将这次行动当成一次战役。”
“所有参与的人,皆记嘉奖一次。”
“受伤者加两级军功,伤残者加三级军功,牺牲者按斩首十级计算军功。”
听到这个封赏,徐允恭等人心中的石头顿时去了大半。
永远不要小看军功爵的影响力。
尤其是牺牲的人直接给十个人头的军功,绝对能让将士们疯狂。
要知道,就算是精锐老兵,几十年下来也不一定能杀这么多人。
关键还是十个人头的军功,能换取的好处太大。
第七级功勋骑尉,底层士兵能拿到的最高荣誉了。
有了骑尉身份,就可以优先获得提拔。
有了军官身份,才能立下更大功劳,获得更高的爵位。
就算当场退役,这辈子也能在功劳簿上躺到死。
还能传给子孙。
能确保家族三代无忧。
三代之后降到公士,那也拥有见官不拜等特权。
可以说,普通士兵奋斗一辈子,目标也就是骑尉。
现在徐允恭他们担心的,不是将士们会不会有怨言。
而是害怕有些人为了军功主动寻死。
死我一个,惠及子孙家族,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可不少。
说完如何安抚将士们,陈景恪才开始说具体的赈灾要求。
以千户所为单位,将军队分散派往受灾最严重的地区。
到达目的地之后,了解当地受灾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安置点,并去救援百姓。
说白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就两个,重建秩序、救济百姓。
至于洪水,陈景恪没有提硬性要求。
只是告诉他们,如果决口能堵,那就尽可能的堵住。
实在堵不住,也不要做无谓的牺牲,把百姓救出来转移走即可。
他们这次过去是为了救人,不是为了送死。
这更是让徐允恭等人放下了最后一点担忧。
一开始他们还以为自己的任务多么艰巨……嗯,确实也不轻松。
可至少有了明确的方向,能看到完成任务的希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