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很多迟疑的人,也终于认同了这个道理。
有人或许会说了,这就相信了?也太无脑了吧。
然而这才是符合传播学规则的。
传播学最大的规则是什么?
两个词概括,简单、肯定。
简单就是,传播的东西必须简单易懂。
肯定就是,话语不能模棱两可,必须铁口直断,事情就是这样的如何如何。
越是这样的话,传播的就越快,范围就越广。
辟谣的话为何没人听?
因为太复杂了,不利于传播。
现在也是类似的道理,理学肯定有其长处,理学派好人也非常多。
可你要是给百姓解释这个道理,他们听不听得懂且不说,主要是不爱听。
他们更喜欢听简单、肯定的。
理学派就是坏,因为他们包庇孔家。
总之就是,老朱他们布了这么久的大局,在这一刻终于成了。
理学开始被民间质疑否定。
这篇文章还造成了一个后果。
那就是很多读书人看到这篇文章,突然发现原来还能这么干。
于是也加入了保卫圣人之后的行列。
有些人是真的出于心中道义,去保护孔子后人的。
更多人则是为了求名。
这么大的事件,要是参与一下,那就是一辈子的资历啊。
至于危险……富贵险中求吗。
更何况,这么多人过去,难道太上皇还能都杀了不成?
于是,前前后后有一万余人前往曲阜,保卫所谓的圣裔。
在老朱的步步紧逼之下,刘敩等人也知道不能再拖了,于是给出了一份审讯结果。
然后老朱当场发飙,拿出锦衣卫收集的证据,询问为何少了足足六成的恶行。
刘敩等人给出了两个理由。
其一锦衣卫多有夸大之言;其二负责审讯的官吏多有包庇,他们也被骗了。
老朱被气笑了:“寡廉鲜耻至极,咱真是瞎了眼,竟被你们这些无耻之辈混入朝堂。”
“陈瑛,你来告诉群臣,到底发生了什么。”
因为之前逼宫的‘功劳’,陈瑛在理学派的保举下恢复了官职,有资格上朝了。
刘敩等人的脸色顿时就变了。
陈瑛?他背叛了?
尤其是左川,更是不敢置信的看着站出来的陈瑛。
自己如此器重的后辈,竟然背叛了?
但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必须要想办法应对。
陈瑛可是全程参与了他们所有的重大决议。
于是,赵叔才出声说道:“陈御史,很多事情你可也是参与者,这条船翻了,你也难逃一死。”
能当场说出这句话,可见他是真的慌了。
陈瑛讥笑道:“赵学士何出此言?”
“下官心中从始至终只有一艘船,一杆旗帜,那就是太上皇。”
闻听此言,反应快的已经有所猜测。
这人,是太上皇安插进来的?
一旦产生这个想法,那陈瑛之前种种奇怪行为,都有了解释。
而且,这也符合太上皇的做事风格。
毕竟是能创造出锦衣卫的人。
在理学内部安插一枚钉子,是很正常的。
而且大家有理由怀疑,钉子不只是陈瑛一个。 ', ' ')